□本刊記者/陳越 通訊員/費利瀟
近年來,德清縣大力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全縣上下攻堅克難、創新不斷,“跑”出了勇立改革潮頭的磅礴氣勢。值得關注的是,為破解企業在投資項目審批中存在的耗時、費力、效率不高等問題,作為全省首個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的德清縣,積極推動“標準地”制度和企業投資項目發改委“一窗服務”制度兩項試點。特別是通過“標準地”制度實施,全力聚焦投資項目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企業投資項目實現“最多跑一次”。一馬當先的德清,將全力打好“標準地”“一窗服務”等改革組合拳,釋放改革的疊加耦合效應,為全省其他地區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部署,德清縣研究制定了“標準地”試點實施方案,以先行先試的姿態引領全省全面深化改革步伐。
所謂“標準地”試點改革,就是以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為目標,推動土地集約節約,提高土地畝產效益。企業拿地后通過“一窗服務”即可開工,建成投產后按照法定條件和既定標準進行驗收。在德清縣發改委副主任潘皓看來,德清縣在深化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德清是一個擁有58項省級以上試點的改革大縣,對于改革工作具有豐富的經驗。‘標準地’改革的重要基礎是區域性評價,方案中提到在莫干山高新區、德清工業園、工業集中區和特色小鎮,通過政府全面實施區域能評、區域環評、涉水影響評價、礦產壓覆和地質災害等區域評價,完善區域負面清單,為‘標準地’落地提供堅實基礎。德清早在2014年就已在高新區實施區域性評價工作,同年即推進‘承諾制’改革試點。浙江省標準地德清試點,結合承諾制改革,將推出‘標準地+承諾制’模式,實現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最多跑一次’。”
相關負責人直言,推動“標準地”改革需從四大重點入手,才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一是事先做評價。在莫干山高新區、德清工業園、工業集中區和特色小鎮,通過政府全面實施區域能評、區域環評、涉水影響評價、礦產壓覆和地質災害等區域評價,完善區域負面清單,為‘標準地’落地提供堅實基礎。二是事前定標準。結合《浙江省工業等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和德清縣實際,建立工業、研發總部和商服類項目用地容積率、固定資產投資、畝產稅收、能耗、環境等指導性控制指標體系,研究建立旅游用地指導性控制指標體系,探索設置技術、人才、品牌等軟性投資指標,形成完善項目準入條件。三是事中作承諾。‘標準地’出讓后,項目業主與出讓方簽訂‘標準地’使用協議,承諾按約兌現指標,明確違約責任,并按規定辦理不動產權登記,倒逼業主履諾踐諾。四是事后強監管。項目竣工后,通過整合國土、建設等部門力量,按企業承諾的容積率、固定資產投資強度等,對項目開展綜合驗收,并根據竣工核驗、達產復核情況按約定予以獎懲。”
2017年8月31日,浙江省首塊“標準地”出讓公告出現在德清國土資源局官網上。公告的是一塊坐落于莫干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環城北路南側、偉業路東側占地35814平方米的工業用地。與以往公告相比,這個公告的基本情況和規劃指標要求中新增加了4個指標:土地產出、畝均稅收、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環境標準。無獨有偶,2017年9月30日,又一塊“標準地”得以公告,該地塊坐落于德清縣湖州莫干山高新區秋北區塊偉業路東側,是占地39981平方米的工業用地。目前,全縣成交“標準地”8宗,面積387.7畝,其中工業“標準地”7宗,面積374.7畝。商服類用地1宗,面積13畝,于2018年3月5日成交,該地塊位于舞陽街道科源路東側、游子街北側,是浙江首宗商業“標準地”,意味著“標準地”改革逐步從工業用地向商服、旅游用地延伸。未來將有更多的“標準地”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出來。
“標準地”試點改革的探索并不僅限于此,潘皓進一步透露,“我們計劃加快德清工業園、鎮工業功能區區域評價,為“標準地”實施提供基礎。排出2018年“標準地”出地計劃,全面實行“標準地”出讓,并擴大到商業、旅游等用地類型。構建完整的“標準地”出讓體系。完善操作細則,健全標準體系,探索設立技術、人才、品牌等軟性投資指標,進一步完善項目準入標準。健全信用監管、聯合獎懲等配套制度。”
這項改革,除了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顛覆供地模式、服務模式外,還顛覆了招商模式,倒逼轉型升級,實現“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有機統一。不僅如此,“標準地”中環境標準與能耗標準的建立,更是踐行“兩山”重要理論的充分體現。隨著“標準地”出讓制度的實施與完善,形成全領域、全產業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地”出讓德清模式指日可待。
在“標準地”改革的基礎上,德清又同步試點了企業投資項目發改委“一窗服務”改革,兩大省級改革試點疊加之后發揮出了“1+1>2”的效果。德清縣研究制定《企業投資項目發改委“一窗服務”試點德清縣實施方案》,提出按照讓企業“省心、省時、省錢”原則,建立“一窗簡辦、專業代辦、在線通辦、中介快辦”的工作機制,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三省四辦”“一窗服務”德清模式。
潘皓介紹,“‘一窗服務’將咨詢、收文、出件三項功能全部集成到一個窗口,真正實現了一窗簡辦。”具體而言,“一窗咨詢”是由德清縣發改委牽頭,設立企業投資項目發改委“一窗服務”綜合窗口,由政府代辦員為企業提供精準的審批材料編報指導、咨詢服務,并根據實際需要組織開展協商會審。“一窗收文”是指由綜合窗口進行一窗收文,并由政府代辦員協助企業,通過浙江政務服務網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2.0版,在線報送相關申請材料,其他相關審批部門不再單獨對企業投資項目進行收文。“一窗出件”是指完成項目審批手續后,由綜合窗口進行一窗出件,并做好配套服務,統一將相關證照文件郵寄或通過代辦員送達企業,同時負責收集投資項目電子證照(批文包)。
推行一窗簡辦后,企業辦理76項投資項目審批事項不必來回跑各個窗口了,只需在發改委服務窗口即可實現“一窗服務”,真正實現讓企業“最多跑一次”。潘皓解釋,“德清在全省首個實現企業投資項目審批100%應用平臺、100%系統打通、100%網上申報和100%網上審批。在此基礎上,梳理規范13個涉審部門的76項企業投資項目審批事項,統一整合到發改委‘一窗服務’窗口,創新企業投資項目服務模式,提高了效率,方便了企業,優化了投資服務環境。”
兩項試點與“最多跑一次”“多規合一”“承諾制”等改革相結合,形成了疊加耦合效應,實現了讓企業“省心、省時、省錢”的目標。從“省心”角度看,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辦事平均少跑12個窗口,申報材料平均減少73份以上;從“省時”角度看,企業投資項目政府審批時間從18天減為10天、環評編制從40天減為3天、能評編制從10天減為1天,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從30天減為即辦;從“省錢”角度看,僅環評、能評、水保三項制度性交易成本合計降低95%。
立足一窗簡辦,德清縣在企業投資項目上從“重審批”轉變為“重服務”,同時還建立共享在線平臺、精簡優化流程,變“企業跑”為“數據跑”、“勻速跑”為“加速跑”。“深化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路徑是實現服務再提升、流程再優化,目的是讓數據跑起來,實現網上辦理全覆蓋、全連通、全在線”,潘皓告訴記者。德清縣施行“一個端口申報”制度,將浙江政務服務網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2.0版作為項目申報的唯一端口,關閉政務服務網權力運行系統“內網”申報端口和政務服務網“外網”申報端口,項目業主使用項目法人用戶賬戶在線申報投資項目全流程事項材料。建立健全投資項目電子證照(批文)包。按照“凡是能通過網絡共享的材料不再要求項目業主重復提交、凡是能通過網絡校驗的信息不再要求重復提交”的要求,加快建設投資項目電子證照(批文)包,深化電子證照和電子簽章應用,實現證照批文、材料等數據共享,推動“一次錄入、大家共用”和“一個數據用到底”。為了讓數據更好地“跑”起來,德清縣加快提升三項在線監督。建立限時督辦機制,綜合窗口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對業務辦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加快應用德清縣投資項目電子圖檔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工程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電子圖和竣工測繪電子圖一網收集、協同審批、在線監督。加快推動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與在線平臺對接,加大對投資項目主體的信用預警力度,將投資項目領域的守信和失信主體納入公共信用監管體系。
在企業投資項目審批過程中,往往需要提供第三方中介機構的評審報告。深化涉審中介機構改革,是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助推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抓手。德清縣三管齊下,致力于實現中介快辦。一是健全“中介超市”。依托德清縣中介超市,加快引育優質中介機構,完善網上競價系統。梳理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清單,實行分類管理。建立中介執業信用檔案,強化信用評價,提升中介機構管理水平。二是精簡中介環節。依托區域評價,通過減免手續、在線備案、降低評級等方式,實現減前置、減流程、減時間、減成本。推行中介服務多評合一、聯合評價、測驗合一,實現中介服務時間提速50%以上。三是規范中介服務。對行政審批部門委托開展的咨詢、評估、評價等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加快實現由主管部門通過網上競價方式確定中介機構,提供免費代辦服務,并公示中標單位和價格。對企業自主委托的編制行政審批申請文本等中介服務,由企業自主選擇完成,或由企業自愿申請委托部門代辦服務。
潘皓表示,德清縣將堅持邊推進、邊評估、邊總結、邊推廣的原則,根據“一窗服務”試點開展情況,及時進行評估和總結,不斷解決新問題、新需求,實現服務再提升,流程再優化。
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一項全新的綜合性、系統性工作,“標準地”模式和發改委“一窗服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建立“標準地”模式,各項建設標準和準入條件固化在地塊上,企業拿地承諾后通過發改委“一窗服務”即可開工,建成投產后按照法定條件和承諾標準進行驗收復核,構成了完整的承諾報備流程。可以說“標準地”與“一窗服務”兩項改革的協同推進形成了疊加耦合效應,切實提高了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未來,德清縣將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找準“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黃金結合點,深入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充分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持續走在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