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
“堅決打贏垃圾治理攻堅戰”是省委省政府踐行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扎實推進“兩個高水平”建設的重大舉措。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努力建設美麗浙江”,要求“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實現基本覆蓋,城市生活垃圾總量實現‘零增長’”。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提出“推行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化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統籌抓好治土、治廢等工作,合理布局、統籌推進餐余垃圾、固體垃圾、建筑垃圾、危廢處理設施建設”,并將“全面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列入2018年十大民生實事。近日,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建設廳、省環保廳、省農業廳、省商務廳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省級靜脈產業示范城市(基地)試點工作的通知》(浙發改資環〔2018〕85號),將以設區市本級和部分廢棄物產生量大的縣(市、區)為重點,創建一批省級靜脈產業示范城市和若干省級靜脈產業示范基地,可為打贏垃圾治理攻堅戰探索新模式、提供新樣板。
靜脈產業一詞最早由日本學者提出,是指將生產和消費產生的各類廢棄物進行收集、運輸、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的產業,其與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形成產品和服務的動脈產業形成閉路循環,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靜脈產業示范城市(基地)則是靜脈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以各類廢棄物的分類收運體系建設、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以及處置設施統一規劃布局和規范管理為主要示范方向。推進靜脈產業示范城市(基地)試點工作總體上可概括為“12345”。
圍繞一個目標。按照省委省政府“堅決打贏垃圾治理攻堅戰”的總體部署推進靜脈產業示范城市(基地)建設,圍繞城市生活垃圾總量“零增長”目標,摸清家底,查找問題,提出對策,補齊短板。
推動兩網融合。積極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系統兩個網絡的有效銜接、融合發展,解決兩個網絡有效協同發展不配套的問題。鼓勵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進入垃圾分類前端開展回收業務,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
統籌三類設施。實現城市生活垃圾總量“零增長”,必須統籌推進餐廚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固廢分類收運和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構建建筑垃圾收運體系,推進在資源化利用的技術模式和商業模式上取得突破;加快推進工業固廢處理能力建設,確保工業固廢得到安全有效處理。
構建四大體系。靜脈產業示范城市(基地)建設,重點在于四大體系構建。一是構建區域一體的廢棄物分類收運體系。建立覆蓋全區域廢棄物投放和收運主體的管理體系,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再生資源收集設施,提高廢棄物分類回收效率和水平。二是構建集聚環保的廢棄物處置利用體系。統籌規劃和優化布局不同類型廢棄物分揀和處理設施項目,提高廢棄物協同處理水平,嚴防“二次污染”。三是構建統分結合的廢棄物全過程監管體系。加強部門協作,打造集物流管理、廢物流監控、生產現場監控、污染排放在線監測于一體的綜合監管系統。四是構建規范高效的廢棄物收運處運營體系。推動廢棄物處理設施運營機制創新,鼓勵采取廢棄物分類收集、儲運、處置全過程一體化運營模式,促進廢棄物回收及資源化利用產業鏈延伸與耦合。
理順五大關系。在靜脈產業示范城市(基地)建設過程中,要處理好以下五方面關系。一是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充分發揮政府在資源環境管理中的主導作用,鼓勵采用PPP等多元投融資模式推進城市靜脈體系建設,積極引入第三方專業化服務。二是統籌規劃與分步實施。加強城鄉統籌和部門協作,合理規劃布局一批靜脈產業示范城市(基地),滾動實施,穩步推進。三是源頭減量與能力建設。通過源頭管控促進垃圾分類和減量化,實施處置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滿足垃圾日常處置需求。四是分類收運與協同處理。在分類收運的基礎上,加強不同類型廢棄物處理項目的有效銜接,提高協同效應。五是高效利用與安全環保。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優先倡導資源化利用,難以資源化的,以無害化處理進行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