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云龍
中藥是浙江獨具特色的醫藥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積淀深厚的文化資源和蘊含價值的生態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浙江健康產業的重要板塊,中藥產業更是浙江醫藥的優勢特色產業,要抓住“健康中國”“健康浙江”的重要契機,加快構建中藥現代化產業體系、高端化創新研發體系、全球化市場網絡體系、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推動中藥產業高質量、特色化發展,為建設“健康浙江”提供重要支撐。
加快促進中藥產業轉型升級。隨著中藥被越來越廣泛地認可和使用,中藥材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但浙江中藥飲片市場多為中小企業,產業集中度較低,在國際市場缺乏有效的競爭力。對此,應大力推進中藥產業高端化,加強工業技術創新,提升中藥材生產規模,加速工藝流程現代化,形成一批現代中藥產業集聚區和中藥產業示范基地。大力支持以中藥為主的龍頭企業進行高端技術、先進管理、業態模式創新,重點支持“江南藥王”胡慶余堂、葉種德堂、張同泰、天一堂、桐君堂等百年老店高質量發展;借力全省“鳳凰行動”,通過行業上下游兼并、重組、聯合等方式,做大做強一批知名中藥龍頭骨干企業。加大中成藥二次開發力度,開展規模化、規范化臨床試驗,加快中藥新藥、中藥飲片的研發和產業化,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藥企業。
大力發展中藥健康延伸產業。在“健康中國”戰略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應用大健康理念提升發展中藥產業鏈和價值鏈,積極發展中藥健康延伸產業,推動中藥健康服務與旅游產業有機結合,加快發展融中藥體驗、博覽、養生與旅游為一體的中藥健康旅游服務,大力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藥旅游產品與以領略傳統文化、體驗中藥特色為主的旅游線路,建設一批標準化、專業化的中藥旅游示范基地,培育具有國際知名度和核心競爭力的中藥健康旅游品牌。大力發展中藥健康養老機構,鼓勵中醫醫院、中藥院校和養老機構開展合作,依托院校、保健機構設立中藥健康養老服務培訓基地與試點,延伸提供社區健康養老服務,建立護理院、療養院。鼓勵由知名健康養生機構牽頭,吸引社會資本設立集中藥保健、經絡按摩、情志調攝服務于一體的中藥養生館,推廣“治未病”的健康理念與生活方式。
加強中藥材資源分級保護。目前,浙江中藥資源總量不足、野生中藥材破壞嚴重,使得中藥材品質下降,影響中藥行業可持續發展。對此應建立普查和動態監測相結合的中藥材資源保護制度,完善中藥材資源的分級保護,加快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養殖基地、野生中藥材資源培育基地的建設。積極鼓勵中藥材種植養殖合作,推進中藥材規模化、產業化、生態化生產,重點支持“浙八味”、鐵皮石斛、西紅花、靈芝、猴頭菇等特色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鼓勵浙商資本、社會資本在中藥材主產區投資建立中藥材科技園、產業化基地等,力爭到2020年在全省范圍內打造20個特色優勢明顯的中藥材生態保護區。
加強中藥協同創新平臺建設。當前,全省中藥企業研發機構和人員匱乏,研發投入密度低,創新主體集中在科研機構和中藥院校,導致中藥創新與市場需求存在“兩層皮”問題。對此,應建立以國家和省級中藥科研機構為核心,以高等院校和中藥生產企業為主體,以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中藥創新平臺為支撐的多學科、跨領域、結構合理的協同創新機制。加強中藥科研方法與評價平臺、中藥研究認證平臺、中藥養生和康復臨床協作基地、中藥大數據臨床科研信息共享平臺、民間特色診療技術和方藥研究平臺等為主體的中藥科技平臺建設,推動研究型門診部以及具有中醫特點的生物信息樣本庫建設。加快設立3-5個國際中藥合作平臺、8-10個省級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并以其為基礎延伸到市縣乃至鄉鎮級的中藥臨床合作試點,進一步加強中藥產業創新協同攻關。
加強中藥先進標準研發制訂。掌握先進技術標準,就掌握了行業話語權。借助“浙江制造”標準引領工程的實施,加快建設國家級和省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中藥標準化研究中心,先行開展500項中藥行業標準制修訂,廣泛開展醫藥產品質量示范活動。加強中藥臨床使用指南、中藥材質量安全體系的標準化修訂和中藥材質量風險評估,積極開展中藥保健品與藥膳制作標準的制訂,健全完善中藥質量標準體系。實施“中藥國際標準制訂行動計劃”,建立中藥標準化研究中心,積極參與中藥國際標準體系構建,從2018年開始,結合浙江中藥特色優勢和特色產業,借助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等平臺,發揮學術組織、行業協會的作用,力爭每年制訂10項以上中醫、中藥材、中藥產品、中藥醫療器械設備、中藥名詞術語與信息學等領域國際標準以及符合中藥特點的疾病診斷、醫療方法、療效評價、質量控制等國際標準。
加強重大中藥技術攻關。先進技術、核心技術是任何一個產業發展的核心所在。應圍繞人類重大健康問題,加快開展中藥重大技術攻關,運用現代科技和中藥傳統研究方法,深化中醫基礎理論、診療技術和中藥理論研究,推動針灸、方劑、推拿等的臨床實踐,開展多領域、跨學科的聯合攻關,力爭每年取得10項左右具有原創性、引領性、前沿性的重大科技成果。積極創建國家中藥診療中心和國家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項目,圍繞中醫診療具有優勢的重大疑難疾病及傳染性疾病,以提高臨床療效為目標,開展中西醫臨床協作攻關,形成獨具特色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加強對重大傳染疾病防治、腫瘤、心腦管疾病科研的聯合攻關和對常見病、慢性病的中藥防治研究,鼓勵基于經典名方的中藥新藥研發、以中藥材為原料的保健品和中醫診療儀器、保健養生器械的研制研發。
加快推動中藥產業與大數據、云計算結合。中藥產業與大數據、云計算結合,是推動精準醫療、精準服務的關鍵一環。應用大數據、云計算、機器人等技術,加快推動中藥材智慧物流體系構建,建設一批道地藥材規范化、集約化、可追溯的藥材流通中心,推動藥品流通企業物聯網系統與質量追溯體系緊密結合。加強第三方監督檢測平臺建設,大力發展B2B、O2O等形式的電子商務,推動中藥材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有機結合。積極推廣嘉興市中醫院以“通、用、人”的信息化戰略,運用移動智能等技術,依托省市縣中藥數據中心和健康信息平臺,推進中藥信息數據共享,促進中藥與互聯網的全面融合,實現智慧醫療服務模式創新。鼓勵各級各類中醫醫院通過大數據分析,推進預約掛號、診療報告與電子處方查詢、多專業聯合診療的一條龍醫療服務,實現精準醫療。
借助“一帶一路”,加強中藥對外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鼓勵和扶持浙江中藥企業、醫療機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進行合作,加強中藥技術研發、產品注冊、市場準入、質量監管等全方位交流。因地制宜建設20-30個集中藥醫療、保健、教育、科研、文化于一體的海外中藥中心,推動中藥理論、文化、服務融入沿線各國健康衛生體系。加快推進多層次中藥國際教育交流,鼓勵中藥高等院校、社會機構等與沿線著名大學合作,支持海外留學生來浙江接受中藥教育和臨床實習,將中藥學科建設納入“一帶一路”文化教育體系。加強中藥領域國際科技合作,支持中藥醫療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中藥企業與沿線一流機構、院校開展科技合作,建立協同創新合作平臺,積極開展地方特色聯合攻關,建設50家中藥對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
大力發展中藥國際貿易。隨著中醫藥融入國際醫學體系的步伐逐漸加快,中藥及相關健康服務業發展潛力不容忽視。應深化與WTO、WHO、ISO、SCO、EU等國際組織的多邊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發展戰略、政策動態的制訂,為中藥機構“走出去”搭建平臺。積極開拓海外中藥市場,建立健全中藥國際貿易促進體制,支持相關機構在境外設立服務貿易機構,鼓勵擴大對外投資,建立以海外市場需求為導向的中藥貿易體系和國際營銷體系。大力拓展中藥服務貿易市場,發揮中藥醫療保健、教育培訓等傳統服務貿易領域的優勢,支持在海內外設立中藥服務貿易機構,開發海外中藥服務業潛力。支持有實力的中藥企業通過新設、并購、租賃、聯合投資等方式在海外建立子公司,構建跨國營銷網絡,建設中藥物流服務中心和經濟聯盟。針對不同國家的藥品質量檢測制度,推動成熟的中藥產品以處方藥、保健品、功能食品等多方式在海外注冊,擴大中藥產品在國際市場所占份額。在全省整合5-10家開拓能力強、科研水平高的中藥龍頭企業,將其打造成“一條龍”服務的跨國公司和知名品牌,利用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區談判,提高中藥產品和服務的國際市場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