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34歲的卵巢早衰患者方女士在南京鼓樓醫院產下健康的男寶寶。這是全球首例干細胞復合膠原支架治療卵巢早衰臨床研究誕生的嬰兒,標志著我國再生醫學技術治療卵巢早衰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再生醫學是目前世界醫學研究的前沿。再生醫學專家、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戴建武認為,再生醫學的優勢在于通過改善再生微環境,患者借助自身的再生修復能力引導再生,再生后的組織是人體自身的一部分。將來,隨著再生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只要構建合適的微環境,人體組織都有可能進行再生———這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種類疾病的患者有望從中受益。

卵巢早衰是指女性40歲之前由于多種病因出現卵巢功能衰竭,在育齡女性中發病率超過1%,近年來發病率上升,并且出現年輕化的趨勢。
南京鼓樓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孫海翔說:“因為這類患者在月經周期中沒有優勢卵泡活動,無法取得卵子,即使通過輔助生殖技術也很難實現受孕。因此,解決這些患者不孕的關鍵就在于如何挽救卵巢功能。目前雌孕激素替代治療是治療此類疾病的常規方法,但收效甚微。”
2015年,戴建武再生醫學研究團隊與南京鼓樓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合作,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卵巢內移植治療卵巢早衰合并不孕癥臨床研究。此項臨床研究在通過醫院倫理審查、國家衛計委備案后,成為我國實行干細胞臨床研究備案制度后首批備案的8個干細胞臨床研究項目之一。
為了攻克這個難題,戴建武團隊設計了可注射智能型膠原支架材料用于卵巢功能再生。
戴建武說:“我們讓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附著在可降解的膠原支架材料上,然后利用支架幫助干細胞定植、分化,激活原始卵泡,修復早衰的卵巢,從而使卵巢早衰的女性能夠重新獲得生育的能力。”
2015年12月,孫海翔臨床團隊為方女士實施了干細胞卵巢內移植術,術后復查發現,卵巢血流有明顯改善。2016年她又兩次接受移植術。2017年5月,方女士經檢查確認恢復卵巢大卵泡活動,并實現自然受孕。之后,經醫院隨診,母親和寶寶都很健康。最終,方女士于今年1月12日成功分娩,產下一名5斤9兩、49厘米長的健康男嬰。
據介紹,兩年來,干細胞卵巢內移植手術臨床研究已入組患者23人,隨訪發現9位患者有優勢卵泡活動。其中,已有兩位患者獲得臨床妊娠,另有兩位患者已經獲得可移植胚胎。鼓樓醫院院長韓光曙表示,高齡婦女卵巢功能低下及卵巢抗衰老也有望通過該技術實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