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路透社2月7日文章,原題:中國實現養豬場“超大化”以降低世界頭號豬肉市場成本在中國西南偏遠地區的群山環抱下,鑫廣安農牧公司的首個大型現代化養豬場已為繁殖其首批仔豬做好準備。到今年年底時,將有1萬頭母豬生活在這個占地73公頃的養豬場內,每年繁殖多達28萬頭的仔豬——相當于生產2萬噸豬肉。
隨著中國相當比重的豬肉生產正從家庭“后院”豬圈轉向在美國常見的那種自動化密集養豬場,這個(位于廣西武宣縣)即使按美國標準也屬大型設施的養豬場,只是中國今年建造的創紀錄數量的大型養豬場之一。業內人士估計,中國今年將建造數百個各自擁有5000至8000頭豬的母豬場,從而加快世界最大豬肉行業的轉變。
這種轉變恰逢中國數十萬家后院養豬場正因規模太小無法達到新的治污標準而紛紛關閉之際,這也為大型養豬場提供了更多市場空間,后者正使用新型飼養方式和進口基因提高產量并降低成本。專家表示,來自這些養豬場的更高生豬產量將“馴服”中國眾所周知的豬肉價格波動、提高該國食品安全標準并改善環境。隨著中國本周正式批復幫助防范豬肉價格波動的生豬期貨立項申請,更大且更標準化的養豬場正為該國形成更先進的豬肉市場鋪就道路。“隨著更多大型企業進入該市場,食品安全將會改善且成本將會降低。全球競爭力將與日俱增,中國肯定將出口(豬肉)”,研究企業慧通數據首席研究員方世俊說。他預測,隨著產量增長且國內需求放緩,今年至2020年的生豬過剩現象將逐漸加劇。而隨著中國在豬肉產業的全面升級,此前向中國出口豬肉的國家也將面臨沖擊。▲
(作者多米尼克·佩頓,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8-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