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瑞宏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干預在阻塞性肺氣腫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2015年4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85例阻塞性肺氣腫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比采取常規護理(對照組,42例)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用臨床護理干預(觀察組,43例)的療效差異。結果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67%,與對照組的80.95%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276,P<0.05)。結論 采用臨床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阻塞性肺氣腫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質量,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阻塞性肺氣腫;右心室肥大;臨床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3..01
阻塞性肺氣腫的病發多是因慢性支氣管炎及其他相關慢性肺疾病的互相作用所致。對于同時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多采用抗菌、抗病毒、止咳、化痰等要素治療[1]。但隨著近年來抗生素濫用情況的不斷加劇,患者在臨床上常會表現出一定的抗藥性,再加之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對藥物的代謝與排泄功能有所下降,在臨床用藥時存在有較多的禁忌癥情況。因而,除了采取常規的藥物治療方式以外,通過采取適當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來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本文將就此展開相關的探究工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5例阻塞性肺氣腫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患者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共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齡42~78(47.6±9.5)歲;輕度15例,中度20例,重度8例。對照組共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齡44~77(47.8±9.3)歲;輕度14例,中度21例,重度7例。兩組患者在各項常規統計數據方面的對比均未體現出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基本病情交代、輸液護理與一般的心理安撫。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用臨床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①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針對心電圖不正常變化情況及時報告值班醫生。②心理護理。阻塞性肺氣腫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在病發后由于呼吸受阻,往往會產生出一定的焦慮情緒,對于患者的預后恢復將會造成不利影響。因此相關的護理人員應當與患者開展積極、主動的溝通交流,以耐心、和藹的服務態度疏導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③氧療護理。長時間的阻塞性肺氣腫癥狀將會導致患者的呼吸道內積攢出大量的廢氣,從而使得患者的氧氣獲取難以達到機體需求,影響到患者的預后恢復情況,因而
采取氧氣治療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的重要方式。
1.3 療效評價指標
治愈:在對患者采取了相應的臨床治療措施后,其各項疾病癥狀表現完全消失,經心電圖檢查顯示無異常波動;顯效:在對患者采取了相應的臨床治療措施后,其各項疾病癥狀表現改善效果明顯,經心電圖檢查顯示偶爾發生波動現象;有效:在對患者采取了相應的臨床治療措施后,其各項疾病癥狀表現有所轉好;無效:在對患者采取了相應的臨床治療措施后,其各項疾病癥狀表現未有任何變化。總有效率為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本次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例(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經臨床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分別達到了97.67%(觀察組)與80.95%(對照組),差異顯著(x2=6.276,P<0.05)。見表1。
3 討 論
阻塞性肺氣腫是一種在呼吸科中較為常見的疾病類型,且患者在發病后往往病情較為危急,存在著一定的生命安全隱患[2]。據有關研究指出,造成患者發生阻塞性肺氣腫的因素可能與空氣污染、抽煙、病菌感染等因素有關。在臨床上多表現為肺脹、痰飲等癥狀,再加之合并右心室肥大癥狀后,將會導致患者病情程度進一步加重,因此開展適當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十分重要[3]。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觀察組患者采取了監測生命體征、心理護理、氧療護理等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后,其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表現也改善效果明顯,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臨床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阻塞性肺氣腫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質量,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曉玲.20例阻塞性肺氣腫的臨床觀察及護理思路構架和分析[J].醫學信息,2015,45(1):87-87.
[2] 劉 敏.32例阻塞性肺氣腫護理體會[J].醫藥前沿,2014,8(36):323-324.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