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琳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生成意義、建構理解,這意味著新知識的獲得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同時強調學習的主動性,這與主題教學的策略相契合。筆者認為結合綜合同構教學法推進主題教學,不失為一種更有效率的教學方式。綜合同構教學法是學科教學的一種綜合性教學方法。它是在特定的主題或專題下,緊扣關鍵性教學細節(jié),維系上下文知識網絡,經過發(fā)散思維和聚合思維,聯系學生已有認識經驗以及與主題相關聯的其他知識,構建動態(tài)生成的知識體系,實現主要知識點之間的多維同構,從而發(fā)展融會貫通能力的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方法。主題教學基于建構主義、結合綜合同構法,作為一種教學方式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我所理解的主題教學是通過多維度的預設,圍繞一個主題緊扣學情,對多個文本內容進行開發(fā)重組,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最終實現主題意義建構的一種多元開放性教學。
主題化教學最顯著特點就是弱化思想灌輸,強調在單一主題下多元解讀和自由表述。主題的本質是無定義概念,不存在觀點和態(tài)度。其存在的意義在于使教學施受雙方獲取解讀和表述的平臺。《論語·侍坐》中的“志”是無定義的,只是一個概念。孔子是教學中的施教者,四位弟子是受教者,以“志”為平臺,孔子引導學生表述自己觀點并解讀學生的觀點,學生從孔子的解讀中獲取成長并表述自己的觀點。在此平臺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作為顯性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結束后完成;“知識與技能”是隱性教學目標,學生的表述和審美的能力在弟子表述觀點和解讀他人表述的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潛移默化的完成。
2004年開始,蘇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采用版塊教學,如教材必修一有四個版塊,分別是“向青春舉杯”“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月是故鄉(xiāng)明”“像山那樣思考”。這四個版塊究其實質就是專題性學習,屬于主題教學的范疇。如今主題教學已被廣泛實施,主題教學首先必須有主題,因此要定格主題。主題是主題教學的靈魂。筆者認為高中語文主題教學應該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因此“主題”體現出“德”“人”的思想意 義 。 如“家 園 ”“文明 ”“人生”“科學”“ 夢 想”“ 自 然 ”等。如蘇教版高中必修四第二專題,以“人性”為主題,選編了3篇文章,《雷雨》《一滴眼淚換一滴水》《辛德勒名單》。3篇文章來自不同國度,內容各不相同,但都是在探討“人性”。所有主題,都是給語文教學中的施受雙方提供平臺,以期在解讀與表述中完成高中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并促進人的全面成長。
對教學內容進行開發(fā)和重組,甚至可以補充課外材料。如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分必修和選修,必修一至五,選修有《唐詩宋詞讀本》《語言規(guī)范與創(chuàng)新》《傳記選讀》《〈史記〉選讀》等。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高中畢業(yè)只需修滿必修課的10學分,修滿10學分后從五個系列的選修中任意選修4門,獲得2學分,一共獲得12學分,達到報考高等學校的最低要求。那么選修的其他教材是不是就棄之不用呢?其實選修的教材可以作為我們主題教學的拓展材料,教師可根據主題教學和教學目標的需要對選修教材進行合理運用。如必修二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節(jié)選)》在“珍愛生命”大專題下的“向死而生”專題,這一專題還有一篇勞倫斯的《鳥啼》。這個專題學習完這2篇文章就結束了嗎?不,縱觀整個高中必修和選修教材,我們可以提煉出其中一個主題“生死”。《我與地壇》《五人墓碑記》《漁父》《報任安書》《屈原列傳》都是在探討“生死”這一主題。甚至可以拓展到2014年江蘇省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安娜之死》。這樣的主題教學以一篇帶動多篇,在已有的教學基礎上進行拓展和提升,圍繞主題,重組教材,適度拓展閱讀。教材選用文本目的不是文本本身解讀,而是為主題解讀提供示范樣本,葉圣陶說“教材不過是個例子”,為了教學目標更有效實現,例子之間的結構自然可以重組。
主題和內容的選擇相對固定,而教學方式則是多樣。根據主題的需要和不同文本的特點,實現教學方式多樣化。是課程標準中教學建議之一的“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亦或是聽說讀寫的結合都可以。在開始主題教學之前,首先接觸文本,然后是深入文本。在接觸文本和深入文本的轉變過程中,讀是最好的方法。不管是什么樣的文本,首先必須要讀,讀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一直重視的教學方式之一,是將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用聲音來傳達文本富含的真實、細膩、自然的情感活動。在讀的過程中,授受雙方一起感知文字、感受聲律、賞析詞句、感悟情感、品味意境。自古就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的古訓,白居易“口舌生瘡”、韓愈“口不絕于六藝之文”。讀在激發(fā)學習興趣、發(fā)展智力、陶冶情操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是我們不可忽視的一種教學方式。主題教學在完成誦讀、提問、習得、抒情等一系列過程后是不是就可以結束了呢?我想如果能再配以主題式寫作就更加完滿。寫作是在閱讀之后,將自己的觀點表之成文。在主題閱讀的基礎上,對不同文本進行評價賞析,最后再以主題式寫作作為總結。主題式寫作是圍繞某一個主題進行的寫作方式,在主題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相互之間思維的接力,觀點的碰撞,對主題已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形成了自己對社會的關注思考,對自我價值的審視等一系列感悟。在認識和感悟的基礎上,自立主題,自選文體運用多種文體進行創(chuàng)作,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
主題教學是一種教學方式,也是一種課程資源構建模式。在掌握學情的基礎上,以“主題”串聯整個教學過程,對教學內容進行開發(fā)重組,以學生為主體最終實現主題意義建構的多元開放性教學。主題教學存同求異,以同為主再尋異。用綜合同構法分析主題,引導學生貫連勾通,結合想象、聯想,實現不同文本的閱讀經驗的多維同構,從而發(fā)展學生融會貫通、活躍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