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箏
結合近年來的高考試卷和2017年各省市的調考用卷的選詩來分析,呈現出這樣的考情:1.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Ⅰ用詩《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為送別題材;2.2017年各省市調考卷十套中有四套用詩(河北石家莊一模、長沙市五月供題、南昌三模、合肥三模)為送別題材;3.送別詩一向是高考用詩的主力軍。
通過平時答疑、批改學生的限時訓練及各種考試的試卷成績來分析,呈現出這樣的學情:1.學生對詩歌情感把握不準;2.學生對詩歌表達技巧分析能力較弱;3.學生答題無方法、不規范,審題錯誤,答非所問。
根據這樣的考情與學情,我想利用初高中時期已經學習的三首詩詞導入課程,引出主題詞“情”與“法”,利用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Ⅰ用詩《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歸納“五選二”的答題方法,結合2017年各省市調考卷中的五首用詩分別進行客觀及主觀題的訓練,通過誦讀體悟、合作探究和自主學習等方法,達到讓學生概括并運用送別詩鑒賞方法的目的。希望借助大量的感性接觸,讓學生對送別詩形成深刻的印象、對設題方式有充分的認識、對答題方法有充分的訓練。
學生在高三復習課上,最容易出現的狀況就是犯困、走神。我針對這樣的情況,試圖利用提高學生參與感這一點,盡量避免學生出現上述狀況,設計各種環節,時而讓學生上臺板書,時而讓學生在多媒體課件上圈點勾畫,時而讓學生分組討論修改錯誤答案,這不僅豐富了課堂,并且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這段對話:
生1:我選CD,根據提示,我劃出了這些關鍵詞。D選項中正面描寫是錯誤的,這句詩的意思是“聽了音樂聲后,云彩停滯、聞者落淚”,類似于《琵琶行》中“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C選項我還沒想好。
生2:C選項中“側面”錯誤,水木沒感覺到暑氣,這是正面描寫。
生3:我不同意,我覺得C選項是“夸張”錯誤。
師:剛剛同學們從我們學的課文中舉同類型的例子,很好。老師也舉個夸張的例子,莊子在《逍遙游》中給我們描繪了這樣的畫面“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夸張就是“夸大、夸小和超前”,那么我們再看看剛才三位同學的答案,誰對誰錯呢?
齊:選CD,C選項里不是運用的夸張手法。
這樣的課堂有預設有生成,學生能自發地按照教師的思路去引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并做出合理的推斷,只有養成了這樣的思維習慣,才能自信地迎戰高考!
這堂課的教學內容容量較大,共有九首詩詞,既有學過的,又有高考及各種調考中選用的。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對本課復習要點“送別詩”產生感性認識。由演繹到歸納,再由歸納到實踐,進而讓學生對“送別詩”產生理性認識。
由于此次教學所用班級為理科“火箭班”,學生知識儲備比較豐富、接受能力比較好,所以教學步驟推進得較為順利。我選擇的教學內容比較多,節奏比較快,如果在平行班進行教學,可能會出現講不完、聽不懂、吃不透的現象。
(1)教學設計應該更科學,尤其要給學生預留出足夠的反思時間,要讓課堂“安靜”下來;
(2)在活動的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關注力持續的時長,既要做到生動活潑,又要做到張弛有度。可以在主觀題最后一題的教學中,設置“小老師”打分環節,營造出競爭、爭辯的氛圍,可能會看到更多的思維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