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芬
高中語文教學是整個教學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是實用較強的學科。學生通過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通過古詩文的學習,可以提升學生國學素質。因此,隨著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人文性內涵。
1.人文性的本質是人文精神,其基本內涵是人文主義跟人格主義。人文性重視人的精神需求。當前的素質教育理念突出了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良好互動。這樣的方法改變了傳統教學中課堂枯燥的問題,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重視人文教育的作用。人文教育的重點在于學生個性的養成,要求學生能適應現代化的要求。除了提倡以人為本之外,還要重視學生的尊嚴和自由,讓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充分發揮。因此要想解決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就一定要強調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
3.科技的發展跟進步帶來各種新的思想,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引發學生的好奇。高中階段的學生,辨識能力較低,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比如現在各種洋節日在我國越來越盛行,傳統的節日卻逐漸被冷落。高中時期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高尚的品德與生活習慣都是在這個時期養成的。因此語文要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1.高中語文是高考的重要科目,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大多都選擇以考核內容為主導,依據考核內容設計教學計劃和目標。這樣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語文學科的人文精神,整個教學過程將語文視為應試教育的工具。
2.在現在的語文教學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一味加快教學進度。快速的教學節奏使得教師沒有時間創新教學方法,深入理解學生的接受程度。學生也沒有時間消化掉學到的知識,自己去體會和發掘語文本身的人文魅力。
1.轉變教學方法,重視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提高人文教育內容在考試中所占的分量。只有這樣才可以轉變教學思路,重新制定教學重點與目標,重視人文教育內容的滲透。第一,一定要將人文教育視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努力提高教師教學的針對性。第二,教師要積極學習相關的人文知識,充分把握語文育人的教育本質。
2.轉變傳統的考核制度。在以往的考試中,都是通過試卷來考核學生的知識掌握狀況,這存在著很多偶然因素及弊端,這樣的考試形式也不能衡量學生的綜合能力。人文性的考核一定要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3.改變傳統的教學氛圍。人文教育的本質是人文精神,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生活實例同教學內容之間的結合,只有這樣才可以創設良好的氛圍。輕松的學習環境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新知識,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能力。
4.教師個人的提升。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引領者,同時教師講的內容對學生的人生觀跟價值觀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做出榜樣,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良好的教學觀可以提升教學質量,因此教師一定要樹立好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點,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豐富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修養。
5.使用各種教學資源讓學生感受語文的人文美。除了教材之外,語文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如現實生活、地域文化、鄉風民俗,這些資源都可以成為語文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充分發掘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豐富語文人文教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