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成
★作者通聯:廣西賀州高中。
高中小說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教會學生閱讀小說,讓學生能夠鑒賞其中的高妙之處,能夠與文本對話。因此只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讓學生能自主地閱讀、獨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發現文本中的問題、并能總結規律去解決問題,自主獨立地接受新知識,他們才能的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
《祝?!肥切抡n標語文必修三的一篇講讀課文,也是文學作品閱讀欣賞能力訓練序列中有關小說賞鑒能力訓練的重點篇目。在此,筆者以《祝?!返慕虒W案例來談一談自主學習策略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
小說文本所反映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不能讓學生漫無目的、天馬行空地去質疑,學生面對復雜的問題,抓不住重難點,也理不出頭緒。因此,在布置學生進行預習時,教師可以確定一個范圍讓學生去思考探究。我根據教學的重難點,設計了一個問題,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進行思考:誰是殺死祥林嫂的兇手?
小說從祥林嫂的死說起,又以祥林嫂的死作結,人物是如何在外在因素和內在的因素作用下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原因,實際上就是作者要深刻揭露的主題,小說的情節自然能夠在閱讀中歸納出來。
從文本人物的死因入手,自主分析小說的內在環境,這是自主賞鑒小說的初始階段,學生只要抓住文本,就很容易做到,對下面的自主分析人物形象等,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人物是小說要素的核心。當學生將環境弄清楚了,接下來就會好奇:住在這樣環境中的人會是怎么樣的呢?在《祝?!分兄饕宋锸窍榱稚7治鋈宋镄蜗?,要從其言行舉止進行品味,在小說中,對祥林嫂肖像有三次非常經典的描寫。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比對,進行人物形象分析。
第一次是到魯鎮時,新寡的祥林嫂,來魯四老爺家做傭工,順著眼,突出祥林嫂安分守己的性格。
第二次喪夫,又沒了孩子的依靠,她不得不再次到魯鎮幫工。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正是她遭受慘重打擊,內心痛苦而又難以表達的外在表現,是她在又一次遭受夫死子亡打擊后痛苦心靈的寫照。從她“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的“眼光”里,可以看出,這時她忍受的精神痛苦,比第一次出現在魯鎮時更為深重。
當祥林嫂捐了門檻回來,“眼光也分外有神”表現她自以為贖了罪孽后的歡快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
最后被魯家趕出,她流落要飯,“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表明她在無數次的嚴重打擊和折磨下,已陷入極度悲哀,內心痛苦已無法表露,精神已完全麻木了,很明顯已失去對生活的希望。
第一次祥林嫂講阿毛的故事,很是博得了魯鎮人們的同情,讓四嬸“眼圈有些紅了”。
在第二次述說時,魯鎮人有了極大的興趣,“女人們卻不獨寬恕她似的,臉上立刻改換了鄙薄的神氣,還要陪出許多眼淚來”,有人沒有親耳聽到,還特意找來讓祥林嫂講給她聽,“直到她說到嗚咽,她們也就一齊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淚,嘆息一番,滿足地去了”。魯鎮人如盛宴般鑒賞著、享受著祥林嫂的悲慘故事,從中獲得了一種滿足的精神愉悅。
在審美疲勞過后,第三次、第四次,“我真傻,真的”,一開口就遭到搶白和攔截。于是,祥林嫂的阿毛故事再也無人想聽了,祥林嫂也就無處訴說自己內心的悲痛了。作者讓祥林嫂一再重復阿毛的故事,于“我真傻,真的”的四次重復中,讓我們看到了魯鎮人對祥林嫂的冷漠,他們除自身以外的任何一種痛苦和悲慘都能成為賞心悅目的對象和體驗。正如魯迅自己所說的:“國人總是以他人的不幸作為自己生活的調料”。作者著意重復,就是為了體現魯鎮人對祥林嫂的冷漠,讓祥林嫂的悲劇成為一種必然。
以上的人物外貌語言比對分析,學生通過找人物描寫,深入文本細節,是可以自主分析人物形象的,通過自主賞鑒,給學生的印象也最深。
對于高中生來說,要自主學習小說文本,首要的是抓住文本的環境。小說人物的內在環境和外在環境,是造就其性格的根本原因。作為社會環境描寫,“祝?!本跋蟮拿鑼懖豢珊鲆?,“祝?!本跋蟮拿鑼懹形宕??!蹲8!分械沫h境描寫獨具匠心,很好地營造了氛圍,展示了背景,刻畫了人物,揭示了主題。學生根據小說文本,可以自主從這個方面入手來思考:每次“祝?!钡淖饔檬鞘裁矗?/p>
開頭描寫魯鎮的“祝福”景象,為祥林嫂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暗示了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
中間三次描寫魯四老爺家的“祝?!本跋?。第一次表現祥林嫂剛到魯鎮被獲準參與“祝?!钡拿β?、能干與滿足。第二次清閑,揭示了祥林嫂悲慘命運的思想根源。第三次這次“祝?!睆木裆蠈⑾榱稚氐讚艨?,使她走向死亡。這段場景描寫更加清楚地表明封建禮教是殺害祥林嫂的元兇,更具控訴力量。
結尾再現“祝?!钡木跋蠛妥髡叩母惺?,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钡臍夥?,形成鮮明的對照。
通過對比,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從這些所見當中能讀到什么呢?
表達了“我”對“祝?!钡谋瘧嵟c嘲諷,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布局上首尾呼應,使小說的結構更臻完善。
小說賞鑒是高中生必備的語文能力,在學生的“自主先學”環節,不能搞放羊式,不管不問。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要適當地引導,不能講太多,防止越俎代庖,防止變成老師講授課堂。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應該在“學講課堂”得到充分展示,和老師同學一起分享,使學生獲得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