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飛
一直想找到“變身體驗”與“文本解讀”的契合點,以使課堂更有生活氣息,更有語文的味道。“變身體驗”是閱讀的技法。即以換位思考的方法走進文本,讓自己置身文中、情境中,將自身已貯存的背景知識、生活經驗和文本情境實現有意重構。解讀文本是閱讀的路徑,是閱讀技法的支撐。明朗、順利地理解文本中人物(事物)形象、思想內涵以及語言特色是解讀文本的任務所在。我嘗試運用“變身體驗閱讀法”,在不同的文章中多點解讀,的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課堂效率得以提高,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提升。
何錚老師文中有言:“真正的閱讀是一次次心靈之旅,是與作家思想上的對話和精神的溝通,是理性的解剖和心靈的意會。”
我的教學感悟中也頗多地涉及到這一點,只不過我在解讀作者心理歷程的同時,加進“變身體驗”的成分,使自己與作者的視界融合地更加巧妙,更加自然。
教學《背影》一文時,我花了一定的時間去了解文本之外而與文本緊密相關的內容。
“變身”成“朱自清”。
我的祖母去世了。家人老人歸天,奔喪是自然之事,可我與父親的關系并不十分和睦。我身為長子,青少年時代受父親重視程度非常高,即使父親失業,也借貸供我讀書。但我的父親畢竟是清末成長起來的一代“老舊之人”,封建家長思想極重,在我1921年從北大畢業返回老家揚州八中任教后,直接拿走我的全部薪水。此時我已成家,對父親的做法大為不滿,從家中出走寧波、溫州等地,后雖回幾次家,與父親關系仍是不睦。中間我們父子也偶有書信往來,但更多的借口和話題是談論我的兒子——“他的孫子”。
直到1925年,我在接到父親的信“我身體平安,唯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日不遠矣。”我流淚了,寫下了這篇文章。而文中回憶的已經是8年前的事了!我是新文化、新思想澆灌下的新青年,在八年后終于想到了自己曾享受過的“父愛”是多么的寶貴,且隨時都可能不復存在。
也正是看了我的這篇文章,我的父親心中才釋然。弟弟朱國華的文章中寫到“父親已行動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鏡,一字一句誦讀著兒子的文章《背影》只見他的手不住地顫抖,昏黃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
了解了這些,再給學生講析時,就不再局限于“父子情深”的話題而繞不出這個圈子了,可以適當給予初二學生一些更深層次的感情拓展了。
教師在解讀文本時須不懈地努力,閱讀更多的資料,挖掘更深的意義,從而形成關于教材文本的新的思想,使學生的所聽所感與文本融合。
解讀文本一定要抓牢語言,聚焦語言,要立足文本,對作品結構、語言和細節描寫進行深入細致、真切入微的感知、闡釋和剖析,進行反反復復地閱讀,對文本所蘊涵的豐富的內涵進行充分的挖掘。我認為這是與文本對話的必要途徑。而這里我尤其要說的是“語言”。用“變身體驗閱讀法”在語言學習環境中去解讀文本的語言。我做了有意義的嘗試。
教學《一棵小桃樹》時,我帶著學生在文本的“河流中”反復蹚了幾個來回。
對比且分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急性闌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并發癥、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不同時間段疼痛評分、血糖控制情況。
譬如,其中“我曾去看過終南山下的夾竹桃花,也去領略過馬嵬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兒開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樹,一顆‘仙桃’的種子,卻開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兒單薄得似紙做的,沒有肉的感覺,沒有粉的感覺,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蒼白白的臉,偏又苦澀澀的笑著。我忍不住幾分憂傷,淚珠兒又要下來了。”這段話讓學生感知、領悟難度非常之大。
我提議學生用“變身體驗”的方法試一試。
因為我所任教的學校系“果園之鄉”,我引導學生“變身”成“果農”,想象自己的梨、桃、蘋果花開得爛漫的情景;學生很快說出自己的認識,因為這是“真實的體驗”。體驗之后,“桃花繁盛明麗的樣子”在學生看來是多么地熟悉,“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我作為老師,嘗試扮演了“小桃樹”的角色,跟學生分享了我的“體驗”。
“我”是小桃樹,生長在這個角落,幾次命懸一線,又死里逃生,鮮有人理睬,少有人愛憐;腳下的土地貧瘠,土壤里的肥力也很有限。因此,我的花兒像先天營養不足的嬰兒似的,“開得太白、太淡”而給你們的感覺像不像“患了重病的少女”?但“我”依然要活下去,花兒也要“驕傲”地綻放開去,我要爭取陽光的照耀和呵護,因此“我”笑了,發自內心地笑了。
學生在老師的“變身”述說后也笑了,因為他們走進了文本,走進了語言深處,他們看到了小桃樹的樂觀、堅忍,看到了作者對小桃樹的憐愛。
文本解讀一定要尊重學生“最近發展區”,結合學生實際,才能收到實效,否則會走了彎路,弄巧成拙。
“變身”成“少年周樹人”。
生1:我的童年是快樂的,我和小伙伴在園子里能找到許多好玩的東西。
生2:小孩子總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園子里、菜畦旁、石井欄邊、皂莢樹下、桑椹樹上,都留下了我快樂的身影。
生3:小孩子喜歡“小昆蟲”之類的“小東西”。油蛉呀、蟋蟀呀、蜈蚣呀、斑蝥呀什么的,哪種蟲子都能逗上我玩上半天。
生4:小孩子對“長生不老”也是很感興趣的,對成人的話很容易信以為真,因此我才會牽連不斷地拔起何首烏的根,但也慢慢地明白了真相。
生5:園子里不僅充滿了生機,更是充滿著神秘感。美女蛇的故事讓人擔憂,又有點讓人神往,想得到“飛蜈蚣”那樣的“護身符”,特別想擁有!
生6:冬天捕鳥最好玩了,我打心眼里覺得快樂。
生7:但上了學呢?約束、無聊都來了!
生8:我來到了“三味書屋”,也來到了枯燥的地方,與“百草園”比,真的有天壤之別的感覺的,但人總要長大的,不能永遠像小孩子。
師:大家說得很好,對百草園的“變身體驗”尤為豐富,但人總要長大,要走更遠的路,就要訓練走路、走大路、赴遠途的本領。因此,學習又是必須的、必要的!
學生們思緒翻飛,停留于此,若有所思,但頓悟之后的理解是任何教科書上的說教所不能給予的!
想讓課堂更有生機,更有語文味,解讀文本是必由之路,“變身體驗”是閱讀之法。作為語文教師,定要遵從教育規律,大膽嘗試新的閱讀技法,盡可能做到融合視界,聚焦語言,貼近學生,讓教學輕松為之,讓學生快樂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