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慧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要求:學生應該具有良好的自主閱讀能力,在閱讀中汲取有效的知識,不斷地積累自身的語文知識,經過不斷的閱讀可以很好地培養自身的語感。但是在實際的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生沒有注重閱讀的重要性,沒有合理地分配自己多余的課余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名著的閱讀中。因此,相關教師需要改進教學觀念,認識到閱讀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性。本文將圍繞高中語文教學論述開展“名著導讀”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策略。
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大多教師都是以高考作為教學目的,而高考中對于名著閱讀要求并不高,所占的分值較低,而且名著部分的考查難度較高,語文教師將主要的教學中心側重于對學生進行課文內容、作文等知識的教學,導致學生對于名著閱讀沒有清楚的認識,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認識到閱讀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名著閱讀中,使學生通過閱讀,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識量,而且通過不斷的理解、欣賞文學作品,可以良好的培養學生的修養,以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名著《家》這篇小說取材于一個封建家庭,描寫了這一個封建大家庭的頹敗與分化,凸顯封建宗法制度的腐敗以及對那些勇于參與革命的青年的贊揚。學生在對《家》這篇小說進行閱讀時,可以發現它寫出了一個時代的悲涼,但在這個悲涼中卻出現了星星之火。認真的閱讀,可以深深的對學生的頭腦進行沖擊,對學生的感悟能力有著良好的鍛煉。所以,在高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逐漸發現名著閱讀的魅力,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使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在閱讀中汲取知識,鍛煉自身的閱讀能力。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導師,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在良好的興趣作用下,可以使學生融入到閱讀的海洋中,在閱讀中汲取有益的文化知識,提高知識量,以及對自身的文學修養進行良好的培養。而創建科學合理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知識的獲取。在創設情境時,教師需要投入足夠的時間與精力記性情境建立的準備工作。首先,教師應該圍繞某一種題材進行閱讀內容的確定,如在培養學生對人物描寫技巧的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中國的四大名著,這四大名著中包含了許多使用精妙的語言將人物的形象描寫得惟妙惟肖的典例。
例如,其中的《紅樓夢》是曹雪芹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與精力創作的作品,它描述了四大家族從繁榮逐漸走向衰敗的過程,以賈寶玉、林黛玉以及薛寶釵之間的愛情發展故事作為主線,其中描繪出一個一個精妙的人物,委婉而不失才華的林黛玉,調皮且重情義的賈寶玉,雍容而機靈的王熙鳳……但由于《紅樓夢》內容很多,用詞很精妙,所以會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的起始階段,學生無法體現出高昂的閱讀興趣。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創建適合的情境,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演繹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場景,在原文中劉姥姥曾三進榮國府,給沉悶的榮國府帶來了愉悅的氣氛,劉姥姥的一些言行給府內增添了些許的歡聲笑語。通過讓學生來飾演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場景,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發現《紅樓夢》的精彩之處,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
首先,合理分配閱讀的時間。高中課程學習包含了許多學科的內容,每門學科都有一定的學習任務。因此,學生真正可以用在閱讀中的時間不多,所以學生要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課余時間。由于學習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很多的課程,所以在課程中很難抽出足夠的時間進行閱讀,學生則可以在每天下午的課程結束后,先花一些時間完成各科教師所布置的課后任務,之后學生可以利用剩余的時間進行閱讀。閱讀需要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環境,并以正確的方式進行閱讀,這樣有助于閱讀效率的提升,而且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后進行有效的閱讀,可以很好地釋放學生學習的壓力,使自己的身心得到舒展,為明天的學習注入新鮮的活力。
其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使用正確方式進行閱讀。如果學生漫無目的地進行閱讀,這樣會極大的浪費有限的閱讀時間,降低閱讀效率。所以教師應傳輸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讓學生通過良好的閱讀可以進行文化知識的積累,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以及培養文學修養。
閱讀從表面看雖然與高考的關聯不高,但是經過良好的閱讀可以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這樣學生在解決一些語文題目時會有積極地影響。此外,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文學修養,這對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名著閱讀的重要性,應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名著進行閱讀,使學生通過閱讀既可以增加知識量,也能良好地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