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娟
初中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理解和體悟,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情感共鳴體驗,激發和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積極主動地進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釋放自己的情感,感受文本內容情感的魅力,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初中語文教學要基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認知理論,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的主觀情感、態度和心理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使學生體會文本中作者的情感、教師的教學情感和學生自我情感體驗,形成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情感交流鏈條,更好地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營造和諧、愉悅的初中語文情感課堂氛圍。教師要成為初中語文課堂上的引導者、組織者,學生要成為初中語文課堂上的學習主體,融入自己的學習情感,較好地增強自己的知識理解能力、靈活運用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之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和諧、愉悅的語文教學情境,可以采用故事講述法、多媒體展示法、生活情境創設法等,使學生直觀而生動地感受到語文學習情境,不自覺地融入自己的情感,調動學生既有的生活經驗和閱歷,從而更為深入地理解和體悟語文文本知識,使自己置身于富于情感的語文課堂之中,全面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心的情感。以人教版初中語文《黃河頌》為例,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和工具,為學生呈現黃河的雄壯之景,并配以黃河主題音樂,使學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文本內容之中,真切地感受到黃河的波瀾壯闊之姿、雄壯豪邁之態,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體會黃河對于中華民族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更為清晰地把握文本的情感風格和特點。
在初中語文教學之中,要使學生深入地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考慮到初中生的思維尚未完全形成,要積極引導學生觀察和體會作者的情感,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感領悟能力,開啟學生的情感閘門,加深學生對于每一篇文章的情感思想的體悟和理解。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 《珍珠鳥》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語文知識探究的熱情。如:學生們見識過珍珠鳥嗎?珍珠鳥在作者的呵護照料之下發生了哪些變化?如何體會和感知作者的內心情感呢?學生在教師提出的問題下認真閱讀和思考,并將作者對珍珠鳥的情感進行延伸,認識到愛是鏈接人類與動物的橋梁,獲得自身情感的升華。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叩開學生的情感之門,教師還要加強實踐教學,要使語文篇章中的情感與學生的生活相鏈接,培養學生問題思考和解決的能力,將所學的語文知識應用于實踐生活,使語文知識變活。以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看云識天氣》一課為例,我們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近生活,將現實生活中看到的云記錄下來,進行觀察、比較、聯想和體會,增進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獲得深刻而強烈的感觸,使學生充分體會到語文知識的現實應用價值和意義。
在初中語文教學之中,還可以讓學生學會品味優美的語言,尤其是散文中的語言,讓學生咬文嚼字、反復體會和感受作者的情感意境,揣摩語言的精準、生動和傳神之感,進行與作者的情感對話和交流,真切地觸摸到作者的喜怒哀樂。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談生命》為例。教師要引領學生反復閱讀和品味,感悟生命的過程,認識生命的本質和規律,體會作者廣闊的胸襟和偉大的情感,更好地感謝和享受生命所帶來的愉悅,不畏于生活中的困苦和艱難。又如:閱讀豐子愷的《竹影》一文,可以讓學生反復揣摩和品味古樸簡約、極具表現力的語言,在看光、影、月、竹的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情感和藝術的啟迪,深刻感知人生美好的意境和內蘊的哲理,全面開啟學生的情感之門,走近文本、感知文本中的情感,并使自己的情感獲得升華。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之中,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之中,進行語言的品味和揣摩、意境和把握和體悟、情感的啟迪和升華,激發初中語文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在教師營造的和諧、愉悅的語文學習情境之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領會語文知識學習和探究中的真義,全面開啟學生的情感之門,更好地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