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躍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雖然主要著眼于高中階段,但是對于義務教育階段也產生了連帶影響,最為突出的便是從四個方面進一步明確了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即 “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些素養的建構都需要從“習慣”的培養開始,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才能確保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核心素養的落實得以高效推進?;诖耍疚膹臅r間維度將寫作過程劃分為作前、作中和作后三個階段,對江蘇蘇南、蘇中、蘇北三地市區、農村初中9000名7-9年級學生的寫作習慣現狀進行了調查,并綜合了6000名小學3-6年級學生的寫作習慣現狀進行分析,以期對初中生寫作習慣的科學養成有所裨益。
1.初中生作前習慣情況調查
傳統的寫作教學常常忽略了學生在課堂外的作前準備,試圖將所有的問題都集中在寫作教學的課堂上加以解決,這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v覽長期以來困擾初中生寫作的諸多問題,無事可寫最為突出,而素材的積累作為作前準備的習慣之一,對上述問題的影響極大。因此筆者以初中生儲備素材的習慣為例,分別以從生活中選材和從閱讀材料中選材為兩種代表形態進行了調查和分析。數據表明,不同年級的初中生不同形態的作前準備習慣有著顯著的差異(P=0.000<0.001)。
從生活中選材著眼點廣,內容鮮活生動,具有直觀性,在寫作中往往表現得更為真實具體。年級維度上,七到九年級的學生善于從生活中選材的在參與調查的9000人中分別占23.1%、23.3%、19.7%。從數據上看,這種習慣在七年級得到了良好的培養,要高于五六年級的20.9%和20.5%。到了八年級,學生從生活中選材的能力并沒有進一步發展,而是在九年級迅速減弱。性別維度上,初中階段善于從生活中選材的男生占30.7%,女生占35.5%,相對于小學階段(男生占30.9%,女生占33.1%)而言,女生從生活中選材的能力仍然比男生強,且差距在進一步拉大。地區維度上,蘇南學生從生活中選材的能力最好,占24.2%,蘇中學生從生活中選材的能力相對較弱,占20.6%,地區間有極其顯著差異,小學階段最弱的蘇南學生發展迅速,而小學階段最強的蘇中學生(44.0%)則發展緩慢、退步顯著。
從閱讀材料中選材相對于生活較為狹窄,獲取素材的途徑比較間接,需要學生進行篩選和轉化。這種習慣在總數中占63.8%,低于從生活中選材的66.1%。從年級維度上來看,具有從閱讀材料中選材習慣的學生七到九年級分別占21.8%、23.7%、18.2%,可見隨年級的增長,初中生從閱讀材料中選材的能力相對于小學階段 (三到六年級分別占9.2%、9.8%、11.9%和 11.7%)顯著增強,但整體情況與從生活中選材類似,同樣在八年級時達到頂峰,在九年級開始迅速降低。性別維度上,男生占29.8%,女生占34%,女生比男生高出近4個百分點,這與小學階段男生占21.8%,女生占20.8%的情況截然相反。地區維度上,蘇南和蘇北的初中學生從閱讀材料中選材的能力較好,分別為21.9%和21.4%,蘇中學生從閱讀材料中選材的能力相對較弱,占20.6%,地區間有顯著差異。
2.初中生作中習慣情況調查
以往的寫作教學更多關注寫作過程中的技法指導,注重陳述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的輸入,忽略了元認知知識的教學,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有關寫作過程的監控指導長期空缺。因此,我們從有讀者意識和有詞句選擇意識兩種形態對初中生寫作過程中的“監控”習慣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不同年級的初中生在寫作過程中的“監控”習慣方面有著極其顯著的差異(P=0.000<0.001)。
讀者意識方面,七到九年級學生有讀者意識的在總人數中分別占24.8%、23.9%、21%。可見隨著年級的增長,初中生的讀者意識越來越弱,這和小學階段的逐年增強截然相反。性別維度上,有讀者意識的男生占33.4%,女生占36.3%,女生的讀者意識要比男生略微強些。地區維度上,蘇南、蘇中和蘇北地區具有讀者意識的初中生在總人數中分別為23.8%、23.2%、22.6%, 有差異但不顯著 (P=0.011<0.05)。相比而言,蘇北地區初中生讀者意識較為薄弱,這和小學階段情況相同 (蘇南37.5%、蘇中37.5%、蘇北25%),但相互之間的差距顯著縮小。
詞句選擇意識方面,七到九年級學生有詞句選擇意識的分別占26.8%、26.2%、23.6%,有顯著差異(P=0.000<0.001)。這和小學階段截然相反(三到六年級學生分別占19.6%、19.5%、19.6%、20.0%,沒有顯著差異。性別維度上,男生有詞句選擇習慣的占36.2%,女生占 40.5%,有顯著差異(P=0.000<0.001),初中階段的女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語言選擇意識明顯高于男生。地域維度上,蘇南地區初中學生的詞句選擇意識最強,有良好詞句選擇意識的占28%,明顯高于蘇中和蘇北地區的24.1%、24.5%。
3.初中生作后習慣情況調查
初中生作后習慣中影響較為深遠的當屬修改習慣,傳統觀念中的寫作教學對于修改重視不夠,但隨著新課改的推行,不論是修改的方式,還是修改的主體都得到了很大的重視,那么學生的作后修改習慣情況如何呢?我們著眼于“自我修改”和“同伴互改”兩種修改習慣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不同年級的初中生在修改習慣上有著顯著的差異 (P=0.000<0.001)。
年級維度上,七到九年級學生有作后自我修改習慣的分別占23.6%、22.4%、19%,差異顯著,這和小學階段沒有顯著差異截然相反。性別維度上,有自改習慣的男生占29.7%,女生占35.2%,很顯然初中階段的女生作文寫完后自主修改的習慣要比男生好得多。地區維度上,蘇南和蘇北地區的學生自改習慣最好,分別占23.7%和21.5%,蘇中地區的學生自改習慣相對薄弱,占19.8%,不同地區間有極其顯著差異。
“同伴互改”習慣方面,七到九年級學生能做到的分別占17.7%、18.7%、14.3%,這種情況與作中習慣表現的特點類似,同樣到了九年級后開始急劇減弱。同時,同伴互改習慣所占比重遠不如自改的比重大。性別維度上,樂于同伴互相修改的男生占23.6%,女生占27.6%,女生比男生高出4個百分點。地區維度上,蘇南、蘇中和蘇北地區具有同伴互改習慣的初中學生在所有調查人員中分別占17.3%、16.2%、17.3%,三個地區有差異但并不明顯 (P=0.013<0.05)。
對以上的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后,我們可以初步得出有關初中生寫作習慣現狀的一些結論:
1.寫作習慣在初中階段并不會隨著年級的提升而逐年優化,而是在整體上呈現出“先升后降”的特點,即七年級時初中生良好的寫作習慣要優于小學階段,但到了八年級開始停滯,到了九年級則呈現迅速下降的趨勢。
2.整體而言,小學生的寫作習慣要明顯優于初中生,特別是作中和作后習慣,最突出的就是作中習慣,從數據上來看初中階段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和小學階段的逐年提高截然相反,可見初中階段有關作中監控方面的元認知知識教學極度匱乏。
3.初中階段女生的寫作習慣要明顯優于男生,性別上的差異以及隨之產生的身心各方面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寫作習慣的培養和發展。
4.不同地區初中學生在寫作習慣上有一定差異,但差異并不顯著;同時和小學階段相比,經濟與教育水平相對好的地區,初中生在寫作習慣的培養上潛力更大,提升較快。
寫作教學不能僅僅關注最終的文字作品,更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只有既關注顯性的寫作能力,又關注隱性的寫作習慣,才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和形成較強的表達能力。學生一旦形成了這種習慣和能力,就將具備語言交流的主動性和文字表達的自信心,不但不怕作文,而且喜歡作文;不但會寫作文,而且會努力寫好作文。因此,基于對當前初中生寫作習慣調查的初步結論,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從而進一步培養并優化學生的寫作習慣。
首先,重視寫作習慣的培養,加快對寫作習慣知識的開發和構建,促使有關寫作習慣的知識和內容顯性化。長期以來,寫作教學中的諸多問題和初中生在寫作習慣上呈現出來的問題原因相同,主要是由于知識結構的不健全,因為相關教學內容還沒有得到具體詳細的明確,甚至還沒有被開發出來,所以教學活動中出現了大量的缺位現象。從調查呈現的數據來看,整體上初中生的寫作習慣并不令人滿意。例如作前儲備素材,大部分老師和學生幾乎都能脫口而出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從生活中選擇作文材料,可是具體怎樣觀察、怎樣選擇在教學中卻鮮少涉及,因為缺少有針對性的教學,相應的習慣自然難以高效的養成,因此建構并健全寫作習慣的相關知識體系刻不容緩。
其次,立足學科核心素養,瞄準小初高一體化,實現寫作習慣培養的持續性和整體性。按照常規的邏輯設想,隨著初中生年級的增長,其寫作能力應當逐漸提升,但是調查顯示,單就是寫作習慣這個層面,在初中階段不但沒有穩步提高,反而在九年級出現了迅速下滑,這和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無疑是背道而馳的。九年級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最后一年,因為升學壓力、高中與職校分流等原因,導致教師和學生以功利目標為導向,忽略了對寫作能力的整體性培養,使得學生的寫作習慣培養在小學和初中出現了斷層。因此,初中階段的寫作教學一定要立足于學生的長期發展,從小學——初中——高中一體化的層面進行規劃和開展,發揮初中承前啟后的階段作用,真實有效地構建學生的寫作能力,使之能夠形成長期穩定的能力。
最后,關注性別和地區差異,實施分層分類教學,確保寫作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一方面,初中階段的男生在寫作習慣方面要明顯劣于女生,由此導致的不良影響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為顯著的可能就是現實教學中大部分男生對寫作產生厭倦感和畏懼感,寫作能力提升緩慢等,所以初中階段的寫作教學必須要正視男女生之間的差異,對男生要強化基礎性的教學,而對女生要開展提高性的教學。另一方面,經濟與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的地區要注重教學知識的更新和完善,立足于地區學生的實際學情,加強與經濟教育水平相對較好地區的交流與溝通,查漏補缺,研制開發具有針對性的教材,促使學生在小學階段形成的寫作習慣及能力能夠得以延續和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