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燕
(安徽省淮南市淮師附小廣弘城校區)
小學低年級學生還處在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依據兒童喜歡“讀圖”與喜歡“用圖”表達的讀寫特性,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如果能巧用繪本,讀寫結合,可以提高兒童的閱讀興趣,助推兒童快樂地走上習作之路。
曹文軒曾說過:“文學一開始就是滿足人們的感情需要的。”繪本閱讀符合孩子們的天性,在推薦繪本時需要更多地考慮孩子們的情感需求,大力倡導快樂閱讀。對于剛邁進校門識字不多的低年級孩子來說,他們更喜歡色彩鮮艷的繪本。繪本或水彩,或素描,或手繪,或剪貼,給孩子們呈現了一場場美不勝收的“視覺盛宴”。 閱讀興趣有了,就能輕輕松松地走進閱讀,快快樂樂地走進文本。另外,選擇與孩子生活經驗相鏈接的繪本,更能激發閱讀興趣,成為孩子心靈認可的書。
繪本閱讀就是播下一粒種子。閱讀方式會直接影響學生能否從心底接受繪本,愛上閱讀。
1.做好閱讀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先準備讀,不是教師做好這個事先準備,而是交給學生去做,把一些相對淺顯的故事事先讓一部分孩子提前進行閱讀,等到上課的時候,就讓這些孩子來擔當小老師給大家讀故事。一段時間以后,很多孩子都有事先準備讀的經歷,在課堂中也都有很多不俗的表現。
2.小組合作閱讀
學生每天到校即是讀書時,一般這次閱讀持續在20分鐘左右。低年級持續默讀較難進行,為此,我讓孩子以小組為單位,一起閱讀一些淺顯的繪本故事,通過你讀你講,我讀我講的形式,讓學生在合作閱讀中體會閱讀帶來的快樂。
3.班級分享閱讀
每周我們都開設兩課時語文校本課程,低年級就專門進行全班性的繪本閱讀。在講述一些文字簡單的繪本閱讀故事時,我會讓一些孩子來讀讀故事,通過這頁你讀,另一頁他讀的形式,調動起學生依靠自身能力閱讀的興趣。
繪本簡潔的文字、相似的活動情節和重復的語言特點,為讀寫結合創造了許多可運用的語言范式。我們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切入,挖掘有效的“讀寫結合”訓練點,讓學生的語言表達得到多方位的訓練和發展。
1.形象直觀的圖畫切入
圖畫給人的感受往往更直觀、更形象、更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些繪本將故事隋節以圖畫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就是要留給他們更大的想象空間,給他們一個創作的機會。
2.生動有趣的內容切入
一本優秀的繪本,其內容必定生動有趣,充滿奇思妙想,能讓學生在享受閱讀的同時,也會情不自禁地異想天開起來:或在文本留白處填補空白,或在輕筆淡墨處擴充延伸,或在意猶未盡處想象續編……從繪本內容入手,挖掘“讀寫結合”的訓練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模仿、想象與創作,是實現繪本讀寫結合的有效途徑。
3.從語言特點切入
每一本繪本在寫作方法上都各具特色。因此,我們可以將繪本有特點的語言形式作為切入點,仿寫修辭手法,仿寫典型句式,實現繪本讀寫結合。
教師從兒童閱讀需要出發,抓住繪本的語言特點,找準讀寫結合的切入點,讓學生在快樂的閱讀體驗中積累語言,在豐富的拓展想象中運用語言。繪本成為滋養閱讀與寫話能力的土壤,兒童的語言生命得到鮮活綻放。
小學語文強調的讓學生能夠說真話、講實話,并且能夠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從而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所以教師要能夠在日常的教學實踐為學生創設教學條件,充分挖掘繪本中的教學元素,將情感滲透到教學中,豐富學生的情感,深化學生的感受,讓學生能夠在寫的時候表達出自己的真是情感。例如,可以讓學生觀察一幅有關媽媽為自己洗衣做飯的照片或者是圖畫,讓學生能夠從中聯想到自己的父母,并且能夠讓學生去從中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那種無私的愛,讓學生能夠表達出來。在放學后,讓學生跟自己的父母進行交流,讓學生從跟父母的對話中感受到父愛的深沉和母愛的偉大。也讓家長從中感悟到為人父母之道。這些情感的交流過程中,可以深化學生感受,讓學生更明白什么是感恩,讓學生能夠在快樂和感恩的氛圍內進行體會,并將這些感情表達出來,有利于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快樂讀寫的資源都蘊藏在學生的生活中方方面面,對于繪本教學,要求學生用眼睛觀察,用耳朵傾聽身邊的快樂聲音,也讓學生用心去感受這些幸福和快樂。所以,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用心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和體驗,并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思考,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1]郝廣才.好繪本 如何好[M].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9.
[2][日]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 著.朱自強 譯.繪本之力[M].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
[3][日]松居直 著.郭雯霞,許小潔 譯.我的圖畫書論[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