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波 許瑞東
(淄博市技師學院)
筆者就思想政治課的積極心理知識學運用進行了一些嘗試,通過課堂創造機會、有效表揚,巧用批評、側面激勵、體驗成功等方式,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和教育學知識相結合,融入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固有的潛在的正能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有一種獲取自我實現、被承認、最終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失敗和成功引起學生的心理上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除了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外,還適應學生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條件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取得學習上的進步,使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結合著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注意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
思想政治課強調時效性,生活中很多鮮活的實例都可以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如果僅由老師把這些具體事例引入課堂,學生的認識和理解就不夠深刻。所以,我嘗試著調動學生參與到備課活動和課中的探究學習中來,讓學生通過微信和手機來收集有關資料,盡力為個性不同的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開展“課前兩分鐘時事論壇”活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都包括時事素材收集人、時事整理人、時事評論人3人,讓他們協調團結合作,收集時事政治資料,找準學科知識進行分析點評,定期對各小組進行評比,并及時予以口頭獎勵和小禮物贈送獎勵。這個活動給每個學生創造了自我實現的機會,學生由起初的語無倫次、組織混亂、到后來熱切期待、爭先恐后,由不熟練運用課件、視頻到熟練地展示自己的成果,這不僅為思想政治課增添了樂趣和素材,消除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單調感、厭煩感與壓力感,有利于減少學生學習的消極情緒體驗,使學生能更好地承受學習的壓力與責任,從而使師生達到愉悅的滿足感。
表揚是認可學生為完成某一目標所付出的行動和努力。被表揚和鼓勵的行為有可能得到重復和固化,有效地表揚和鼓勵有利于建立積極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幫助學生從失敗走向成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相反,當父母和權威者不考慮孩子的獨特觀點,或者只有在孩子符合一定的標準才給予被愛的信息的話,那么這些孩子就容易出現不健康的情感和行為模式。
首先,鼓勵時要提出明確的期待,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層次對待。這種期待應該是他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比較容易達到的目標。當學生達到了老師期待的目標時,或者要及時表揚,這種及時表揚最有效,能夠激勵學生繼續努力,提升學習的幸福感。
其次,避免籠統空洞的表揚,要進行有效具體的表揚。例如,“在政治課學習中,你的思路很清晰,答案組織得有理有據,很棒!”“這次運動會100米你跑得太快了,下次加油破紀錄”“你的書寫很漂亮,給你加了卷面分”“這道題你寫的步驟清晰規范,真不錯”。
最后,表揚形式要創新。抨擊是用辛辣或挖苦的話語,斥責一些個人丑惡行為或不良社會現象,有利于揭露和制止不良現象的蔓延,應看作善意的批評。但抨擊畢竟具有一定攻擊屬性,應考慮表達方式,倘若使用攻擊謾罵或道德審判,則蛻變成了語言暴力或人身攻擊,就失去了正義性,算不上批評,嚴重者還可能觸犯法律。我們教師通常使用口頭表揚的形式,這種表揚形式雖然快捷、方便,但缺乏持久的激勵作用,我們可以創新表揚的形式,例如寫表揚便箋(便條),可以寫在學生的卷面上、筆記上或單獨寫。這是表揚學生最強有力的方式,有的學生可能會保存一生。
批評是對學生缺點和錯誤提出意見,目的是促其改正,是個人、學校乃至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在教學中批評的方式多樣,有委婉的批評,溫和的批評,有直白的批評,也可能是激烈的批評,后者中難免出現情緒化,甚至讓人一時抹不開情面,但只要是出于真心實意,實事求是,仍然是善意的批評,被批評者應該欣然接受。老師如何對待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不是一件小事,再幼小的心靈也有自尊,我們在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往往掩不住內心的怒火,劈頭蓋臉就是一番直白、激烈的批評,這無疑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學生犯一些小錯,或學習中馬虎大意,考試失利,不用老師說他也會感到不好意思,感到內疚和痛苦。老師這時如果不顧孩子的心理,再板起臉來說一些教訓的話,說一些早已說過的提醒的話,只會讓他自尊心受到傷害,覺得煩,學生為了保護自己的面子,可能會故意頂嘴,或消極抵觸這個學科的學習,一味地批評最終會讓學生越來越聽不進教師的話。我們可以批評學生,但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批評方式,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樹立自信心,培養他們的能力為目的。采取善意的批評方式,既可以讓學生知道哪里錯了,又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還暗含了對他的理解和期望,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增加他們對政治課學習的信心。例如,對作業不認真、字跡潦草的學生,我會說:“人都說字如其人,如果你仔細點寫,你的字一定會和你的人一樣的漂亮(帥氣)。”對那些粗心大意的學生,我會說:“你腦子反應太快了,落筆前再慢一點會更好”。面對這樣的批評建議,學生們總是愉快地接受并努力地改善。
四、在校企合作中運用積極心理知識進行政治素養養成教育
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是就業,為社會創造財富。無論是在企業實習期間還是即將就業時期,學生對未來充滿了好奇,同時又忐忑不安。現代企業真正建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對企業文化建設重視不夠。尤其是單調的流水線上作業,很容易讓人產生職業倦怠,再加上高度的流程化和標準化的管理模式,讓初入職場的員工自我感覺就是一臺工作的機器。”富士康跳樓事件、佛山本田工人罷工等事件,直接體現或折射社會沖突的現實壓力,不僅對當事者的情感、心理人格造成嚴重傷害和扭曲,而且還對社會大眾的心理與行為造成惡劣影響甚至負面誘導。這樣的企業文化難以滿足“80后”“90后”年輕員工的心理需求。學院可以利用積極的心理知識,以團體心理咨詢的形式進行“團體協作”心理輔導,同時還開展了心理對話訪談、經驗交流茶話會、心理健康宣傳講座等活動。如火如荼的團體心理咨詢中,在隊員們營造的輕松活潑的活動氛圍中,“不倒翁”“穿越沼澤地”“松鼠搬家”“一簾幽夢”等各種針對性強的心理游戲依次開展,趣味十足,氣氛融洽和諧。畢業班學生和初入職的員工所承受的職場壓力、社會壓力和個體壓力比其他人群更大,從而長期處于疲勞、煩躁、壓抑的精神狀態得到有效釋放。環環相扣的活動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或者新職工的團隊凝聚力、互助精神與責任意識。同時,根據社會時事政治,理解社會現實,從而反過來有利于爭取現在學生內心心理狀態,從而為預防和干預現代心理提供基礎素材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