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娜
“讀”對于語文學習來說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可以用各種形式多樣的“讀”促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韻味,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促使學生激發想要主動去創作文章的欲望,這樣便能讓學生提高審美創造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誦讀、品讀、悟讀、創讀等環節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品味文章核心內容的基礎上發展審美創造力。
誦讀的方式能促使學生更為真切地感受到語言的音樂性,學生也能更投入地進入到誦讀中,感受文字的準確性和規范性,體會到文章中鮮活的形象,進而激發審美感受。教師要促使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體現審美創造性,通過誦讀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展現人物性格,體現人物的情緒。
《致橡樹》是舒婷創作的著名詩歌,從這首詩歌中能看出作者對于人生的感悟,對于愛情的思考。教師指導學生誦讀這首詩時,可以通過語音語調的變化表達對于其中意象的感悟。如讀到“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聲音可以適當地拖長,這樣有助于展現出一種沒有靈魂的狀態。又如在讀到“不,這些都還不夠”時要用強有力的語氣,這樣能體現出作者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對于平等自由愛情的向往之情。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誦讀一邊嘗試說說自己的感覺,這樣有助于學生發展審美創造能力。
誦讀可以將無聲的語言轉化成聽覺語言,能將文字符號中存儲的信息更好地還原出來。如果教師能指導學生深情地誦讀文章,則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力。
審美創造力的提高離不開鑒賞能力的提高,在鑒賞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對于作品和現實事物的本質理解,從而掌握如何鑒別美,如何體現美。由于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因此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嘗試通過品味文章的語言感受文章通過何種方式表情達意,作者如何選擇更準確的詞句表達自己的意思。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逐步體會如何通過合理選擇詞句的方式進行創造,更真實地展示世界。
在學習《祝?!窌r,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運用鑒賞語言的方式體會文章是如何展現祥林嫂形象的。例如讓學生分析祥林嫂外貌的變化,學生發現祥林嫂的外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一開始雖然每天都面臨辛苦的勞動,但是祥林嫂 “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但是當作者最后看見她時外貌發生了變化,頭發變白,面色變黃,身體消瘦,神情哀傷,眼神麻木等。教師鼓勵學生嘗試進行創造性審美,撰寫小文章說一下自己在閱讀這段文字時的審美感受。通過表述,學生用創造性的語言表述了自己鑒賞語言之美的過程,體現了學生審美創造力的提高。
不少學生對于美有一種誤區,認為只有美麗的事物才屬于美的范疇。其實不然,只要是能夠通過語言文字真實地表達事物,那就是美的。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賞讀文章語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如何通過對丑陋的否定而突出丑陋的本質特征,更好地展現作者的情感和審美態度。
不少精美的文章都展現了作者的情感之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領悟文章情感的方式體會文章之美,進而達到喚醒內心體驗的作用。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領悟和分析感受文中的情感之美。
在閱讀《荷塘月色》時,教師鼓勵學生嘗試感悟一下作品中的情感之美,嘗試用文字寫下自己的審美感受。如有學生如此表達:“作者的心中懷著對于社會的不滿,但是他又對改變現實無能為力。這讓我聯想起了當年的陶潛。陶淵明也處于黑暗的時代,出于對于社會的不滿之情,他選擇了遁入桃花源中??墒菑摹短一ㄔ从洝分形覀円廊荒芸吹剿恼卫硐搿M瑯樱艺J為從《荷塘月色》中也能看到這一點,作者正是因為心存愛國之情,所以才會產生一種不平靜的感覺,他自感到無能為力,因此遁入了荷塘深處,希望能得到解脫?!痹谶@段審美創作中,學生嘗試將朱自清和陶淵明進行對比,探索了這兩個人內心的情感,找到了兩者的相似之處。
在指導學生悟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嘗試通過體驗情感、體驗生活的方式增加審美體驗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領悟到該如何通過語言自然地表現美、創造美,體現自己對于美的深層次感悟。
創造美是審美能力的發展和提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有創造性地品味文章,嘗試從中找出和哲學有關的審美體會。教師要讓學生嘗試對美的感受提高到對于理性的思考,并嘗試大膽地表述出自己對美的感悟。
《逍遙游》一文展現了作者對于哲學的思考。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嘗試在此文的基礎上展開寫作,將逍遙游的思想運用在作品中,同時也要寫出自己對這種哲學思想的感悟。“在《逍遙游》的世界中,作者肯定道德本質為自然,人性也是自然的。因此作者追求著絕對的人生自由,但是這實際上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作者只能在自己精神深處架起一個絕對自由王國,讓自己精神在其中自由遨游,就是文中所說的逍遙。作者不僅通過文章的內容展現了自己對哲學的思考,就連整篇文章的結構其實也體現出了其哲學思想,作者用開合自如的方式展現出每一個例子之間的關系,用層層烘托的結構體現出了中心觀點。這種揮灑自如的寫作方式難道不也是逍遙游思想的體現嗎?”在這段賞析中,學生將文章內容和寫作結構結合起來思考,探究其展現了何種哲學思想,體現了對作品的創造性品讀。
在嘗試表達對美的哲學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地表達自己對于美的認識,這樣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如何才能創造美。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的方法感受美的音韻,體會美的語言,了解美的情感,思考美的哲學。在閱讀和感受的過程中,學生也會逐步了解該如何進行美的創造,進而提高自己的審美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