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資》評論員 趙光輝
研究中國的節日,發現上下半年風格絕不相同。上半年重在感性歡悅:眾神歡愉的春節后,是追憶先人的清明節,然后是朝氣蓬勃的青年節、活潑熱鬧的兒童節。進入下半年,整個就換上了成熟理性建設的節奏:七月建黨節,八月建軍節,九月教師節,十月國慶節。你會發現新中國一樁樁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下半年完成的!此話雖是戲說,但所謂不行春風哪得秋雨?奮斗耕耘,天道酬勤。新中國這些節日的分布,還是蠻有哲理意蘊的!
再有兩天,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就要在萬眾矚目中登場了。作為農業媒體人,心中的喜悅自不待言。6月,在她剛剛公布“預產期”時,我曾經寫過評論《“中國農民豐收節”是新事喜事好事》;今天,我再說說她的價值,為即將“降生”的她送上祝福。
今天我們從國家層面,確定在每年農歷的“秋分”節氣,舉行“中國農民豐收節”。既有春種秋收、總結一年勞動成果的意義;還有一層意義就是慶祝豐收、享用豐收、延伸豐收、弘揚豐收。
金秋時節,五谷豐登,看著白生生、金燦燦的糧食入倉,是農民一年中最快樂的日子。這樣的時節,用國家節日的排場來給農民送上祝福,能夠充分體現國家對農業的重視、農民的尊重。此景此情,任何形式都沒有一場慶賀來得熱烈、夠勁、到位!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經歷過數次國際金融風暴與危機的沖擊,但都化險為夷勁道十足。原因何在?有專家分析,中國經濟內生消費市場的成熟為經濟提供了消費-發展的動力,這是重要的因素,也是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心生羨慕的資源與市場。為深度啟動消費,我們走過了城市消費升級、農產品下鄉等幾個階段。今天,中國農民豐收節無疑將為消費動力的新開掘、新發揮,提供了一個新的窗口。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的一步大棋,事關經濟的均衡發展、社會的和諧安寧。我們說了多年的“工業和城市反哺農村”的策略如何落實推進,無疑是需要智慧與創新的。“中國農民豐收節”就是集智慧與創新于一身的、落實這個策略的絕佳載體。從各地的籌備情況看,它還是一個城鄉融合互動的大平臺、消費創新升級的大客廳、鄉愁落地抒發的望鄉臺。圍繞城鄉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主題,這個節日必將延伸出很多很多。
毛澤東主席有句著名的話叫“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如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轉型升級、換擋調速的艱巨任務,外部世界又不斷有各種干擾和雜音。“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中國農民豐收節”就是我們在自家庭院舉辦的深具中國特色的一場盛會,我們從不乏敢于斗爭的精神!我們還要有敢于勝利、敢于張揚我們的豐收的精神!中國人民的自豪、自信與自強,必將通過農家場院的歡聲笑語傳布四方!
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