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旭卿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鐵道工程系,陜西 渭南 714000)
現代學徒制是對傳統學徒制的繼承和發揚,它改變了高職教育傳統的單純由學校培養人才的模式,通過校企合作、專職教師與企業師傅組成教學團隊,共同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1]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學校規模化的理論教學優勢和企業個體實際動手學習效果優勢相結合,通過政府保障、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將理論、行為、心理活動融合在一起,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職業素養。[2]
本文以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為研究對象,強調校企合作,校企共同推進校內外實訓基地及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校企“雙導師”教師團隊建設、共管教學過程;改進、完善了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創新了考核評價方式,探索了招生招工一體化模式;實現了學校與企業兩個主體,學生與員工兩個身份,校內與校外兩種學習環境,教師和師傅兩類教師,學習和工作兩個任務,職業資格證和畢業證兩個證書的六方面融合;實踐了政府引導、行業參與、社會支持,企業和職業院校雙主體育人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才強路戰略”始終是我國鐵路現代化建設的核心,開展“訂單”培養、聯合辦學,則是鐵道工程技術專業實施人才共育的途經與傳統。近五年來,我院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為我國鐵路行業、企業培養約4000名“與崗位零距離對接”的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專業學生就業率連續五年保持在96%以上。
鐵道工程技術專業近三年的畢業生80%以上進入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國內大型企業就業,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而備受企業歡迎和厚愛。在這些畢業生中,有50%以上的人畢業三年內即成為單位的骨干和中層管理者,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贊揚,用人單位“回頭率”達99%。
我院與中鐵一局橋梁工程有限公司、中鐵一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鐵航空港集團有限公司、西安鐵路局、鄭州鐵路局等多家大型企業緊密聯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基于施工企業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改革;培養雙師結構教學團隊,開展學生訂單培養和員工培訓,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形成了“專業建設與企業發展同步,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同步,技能訓練與崗位要求同步,職業素養教育與企業文化相適應”的校企合作良好局面。
團隊成員由教師和企業技術專家組成,所有成員均有半年以上的企業實踐經歷,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專業教學經驗。團隊成員專業領域涉及鐵道工程技術專業軌道、路基、橋梁、隧道等各領域,與三十多家大型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其中以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鐵路局為典型代表,確保現代學徒制試點的規劃、設計、實施、監控等全過程深度融入企業理念、職業工作環境、先進技術等,校企合作選聘高水平技術人才擔任“師傅”,確保現代學徒制試點效果。
鐵道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現為省級教學資源庫,“鐵路橋梁施工與維護”“鐵路軌道施工與維護”“地基基礎土工試驗與檢測”“混凝土‘鋼’結構檢算”“鐵路線橋隧檢測”“工務安全與管理”等核心課程已做到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構建全新的教學體系,拓展教學手段、范圍和形式提供了基礎。
經過國家骨干校建設,學院鐵道工程技術專業建設了一批緊跟企業實際的實驗實訓基地,面向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訓基地有高鐵實訓工區、軌道養護實訓室、鐵道工程專業軟件中心、重載鐵路檢測實訓室以及力學實訓室、測量綜合實訓基地、隧道綜合實訓基地等一大批中央、省級實訓基地。實訓項目由教師和企業人員共同編制完成,與企業施工內容緊密對接,有利保障了學生技能的培養。
鐵道工程技術專業在推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采取的具體措施與建設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現代學徒制試點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校企合作的扎實程度,通過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在鐵路施工行業探索現代學徒制,為中國鐵路建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完善校企合作激勵機制,明確校企雙方主體責任,試行業務領導主管、專人負責的校企雙方溝通和管理機制,探索人才培養成本分擔、利益共享機制,構建“雙主體”育人平臺,推進一體化育人。
完善試點工作的保障機制,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制定多方參與的激勵措施。探索政府引導、行業參與、社會支持、企業和職業院校雙主體育人的具有鐵路特色的現代學徒制。
校企合作共同編制招生與招工方案,試行將試點班的相關招生計劃納入學校年度招生計劃進行統一管理。根據鐵路施工行業特點,探索試點班招生招工一體化模式。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班人員來源于三方面:從鐵道工程技術專業選拔自愿參加“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優秀學生,通過企業考核后進入試點班學習。從中職學校和社會從業人員中選拔部分具有一定技能水平,通過雙選招工入職后,參加學院組織的單獨招生考試,考核通過后進入試點班學習。培訓人員通過了學院組織的單獨招生考試,直接編入試點班進行系統學習,達到畢業條件的,頒發學歷證書。
重視教學團隊建設,整合校企雙方的骨干教師、施工專家、高級工程師等資源組成教學團隊,實行雙導師制。設立兼職教師(工程師)崗位,加大學校與企業之間人員互聘共用、雙向掛職鍛煉、橫向聯合技術研發和專業建設的力度。
校企雙方共同制定“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師傅標準”,選拔高水平技能人才擔任師傅。企業明確師傅的責任和待遇,師傅承擔的教學任務應納入考核,師傅帶徒津貼根據指導課時數量和效果確定。
試點項目采用校企課程學分互認等方式將專業固態的課程體系改造成靈活的適應學生、企業需求的課程體系,并在校企攜手推進的課程開發方面,滿足工學交替教學模式的要求,探索實踐彈性學分制度,構建全新的課程體系。
按照“企業用人需求與崗位資格標準”來設置課程,建成“公共課程+核心課程+教學項目”為主要特征的適合學徒制的專業課程體系。其中,核心課程可以根據企業需求適當增減,教學項目是完全按照企業需求,在課程專家、企業技術骨干和學校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下開發適合企業的項目課程,并由企業專家和專業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尤其是專業實訓環節。
根據現代學徒制的特點,結合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特征,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教學運行與質量監控體系,共同進行過程管理。改革分段式教學模式,適應企業的生產與學生的技能學習。
探索實行彈性學制或學分制,創新并完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探索全日制學歷教育的多種實現形式。加快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將互聯網作為教學管理與監控的重要平臺。
校企合作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評價方式,共同實施考核評價,將學徒崗位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納入考核范圍。學生必須取得學歷證書和相應職業資格證書方可畢業。
校企雙方共同對學徒進行督查、指導與考核。頂崗實習、生產實習等環節實施企業考官評價制度。企業遴選“考官”,經常開展督查與指導,監督評價教學質量。考核過程中,結合企業崗位和職場要求,對學生的作業、產品進行評判,使學生職業崗位需要與終生職業發展相融合。
現代學徒制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提供了有效的培養模式,各學校相關專業應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企業聯合推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在實施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應不斷總結經驗,豐富現代學徒制在我國職業教育的外延與內涵。[3]
參考文獻:
[1]徐帥.高職建筑類專業現代學徒制的研究與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16,18(5).
[2]陶小恒.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分析[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9(1):17-19.
[3]王陽軍,羅勇.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物流科技,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