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哥
菜端上來的時候,我想起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于是乎胡謅一首:“巨碗魚頭烤鴨,銀魚蒸蛋湖蝦,豬頭肉活珠子,吃貨們餓壞啦!”不錯,這些都是南京金牛湖景區的特產,特別是那個魚頭都在6斤以上,至少3個小時的熬燉,那種黏稠你盡可以想象,專注于吃以至于限制了我的想象,只能實話實說打聽萬畝承包地的事情了。
東道主對情況甚是了解,就是金牛湖街道的一個社區接到48個村組的6000多名村民委托,將1.3萬畝土地的經營權放到街道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進行招投標。有兩家企業競價,出價每畝每年600元的企業中標,1.3萬畝流轉年租金780萬元,流轉出去的土地依然種植稻麥油等常規農作物。盡管東道主稱村民們很滿意,集中流轉租金至少比零散流轉租金高了20%,這句話我是相信的,知識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我深深感覺南京土地租金低了些!
盡管心里嘀咕南京這邊土地租金低了些,但終歸有了保證。記得有個他鄉人在南京溧水區承包了當地500多畝地種植水稻,由于連續陰雨,稻子在田里都發芽了,某個月黑風高夜,他鄉人稻子沒割就跑了……跑了……跑了……出租土地的農民沒收到租金,欠給他化肥的農資店沒收到貨款,欠給他農藥的工廠沒收到尾款,包括欠給他種子農膜的人都沒收到錢……那個他鄉人肯定是做頭發去了,這些個債主就是這樣想的。或是最冷天來到,他鄉人正在被窩里睡得正香,床以外的地方都是遠方,手夠不到的地方都是他鄉,春暖花開他頭發做好就回來了!這個外鄉人回不回南京我不知道,兩年前離開農資系統的成都友人冰天雪地來南京找我喝酒,我很知道,后來天南地北地也扯到了包地跑路的事兒。他說,他們那兒有個縣級市,過去農戶在土地流轉中拿不到租金的情況也經常發生,農戶利益受損。3年前,找到保險公司,開發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現在參保面積估計20萬畝了。還舉了個例子,有個村50幾個農民將600多畝土地一起流轉給一家合作社種魔芋,前年資金鏈斷了付不出去年的流轉租金。沒關系,保險公司賠付程序啟動,每畝每年500元的租金一分不少地發到老百姓手里,這一片土地重新投標程序同時啟動,聽到這里重重碰了一杯,我身騎白馬走三關,我改換素衣回中原,放下西涼無人管……竟然唱了起來,你有沒有跟著哼?
蠶豆花香飄千里,艷陽新曲傳九州。《柳堡的故事》在叔叔阿姨們當中曾經家喻戶曉。一位高中同學成了能干的女鎮長,她說這個鎮40%以上的耕地流轉出去了。農戶自己流轉,每畝租金400-600元,而通過縣、鎮平臺流轉,去年最高每畝每年1060元,魚塘最高每畝每年1580元,不僅集體增收,農民也增收了。還有就是,國家的惠民政策也享受到了。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50畝以上的有補貼,單體50畝以下的沒有,該鎮可享受的有1.62萬畝,一畝補100元,162萬元的惠民資金也享受到了,土地流轉轉出來真金白銀,一點也不夸張的。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覺得有借鑒之處。2014年廣西玉林市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改革試驗區,承擔“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試點”試驗任務,于是玉林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掛牌交易了。玉林市的農村糾紛中,涉及產權糾紛的占70%,土地流轉市場無序化成為最大隱患。而到交易中心的客戶,中心先對其流轉行為做審核,判定合法規范后簽訂流轉合同,頒發交易鑒證書,證書上“一年一付,先支付后使用”寫得清清楚楚。3年多的時間,中心累計組織土地承包經營權、林地使用權、水域養殖權的交易及合同鑒證總流轉面積30多萬畝,流轉交易總額26億元。為了配合產權交易中心做土地經營權的抵押貸款,玉林市成立了廣西第一家地市級農業信貸擔保公司。當一筆貸款做了擔保或保險后,一旦發生風險,擔保和保險公司首先承擔損失,把貸款還給銀行,隨后擔保公司進行抵押物處置。該交易中心還有兩種做法覺得有點新意:第一,建立誠信數據庫,有的農民看到人家效益好,覺得租金低了,要漲價,這些行為將被記錄下來,再有需求方來流轉土地時,數據庫就會自動提示此人曾有擅自提高租金的行為;第二,除了評估土地租金外,土地上能產生效益的附作物也可以作為貸款抵押,當地出產的高附加值盆景、名貴中藥材及農業附屬設施,都作為地上附作物評估抵押,融資貸款額度大多了。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有點啟發就心滿意足了!
有資料稱,2007年-2016年全國土地流轉面積由0.64億畝增加到4.6億畝,占承包地面積的比重也由5.2%提高到35%以上。今年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進入收尾階段,耕地流轉可以激活農村土地資本屬性,可以推進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可以實現農業生產效率提升,可以實現產業鏈延伸,紅包不少啊。風物長宜放眼量,土地流轉是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土地流轉,芳華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