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賢斌
時評類作文雖也是材料型作文的一種,但又明顯不同于一般寓言故事類的材料作文,它引用的作文材料多是反映時代的新聞事件,這樣的時事不僅是寫作的出發點,更是貫穿全文的支撐點和收束全文的歸結點。
教學實踐中,很多學生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失誤:一是不加區分,只把材料當作引出話題的依據,后文則丟下材料而旁征博引其它材料來論證觀點;二是不會剖析,對材料的分析不夠深入透徹,只是泛泛而論、平平而過,沒有抓住事件的核心問題;三是不能拓展,只局限在原材料中,不能多方關聯類似的事實材料,難以輻射延伸形成磅礴的說服力。那么該怎樣引導學生減少失誤寫好時評類作文呢?筆者以一個時評類作文題為例,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具體說明: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上海地鐵上,一男子因隨地吐痰遭到指責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穢語和指責他的乘客對罵,一黑衣壯漢忍不住,撥開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腳,吐痰男頓時安靜下來,一語不發,此時,有出來勸架的乘客指責 “黑衣男”:“打人是不對的?!备嗟娜藙t認可黑衣男的做法。這段視頻被上傳到網絡后,引起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你就其中某一個或某一群人的表現,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標題自擬。
首先要分析材料,辨別類型,認識時評類作文的基本特征。時評類作文的材料更多在于就事說事,而非就事說理。就事說事就要把事情的是非曲直說透徹,并且推而廣之,輔之以更多的事實來引發人們的關注和思考,讓大家從這一類事件中獲得更深的啟發和更多的省悟。而寓言故事類材料主要在于就事說理,材料只是引出觀點的依據,后文只需圍繞觀點來組織材料即可,基本可以拋開原材料,而無需再涉及凸顯原材料了。上面所給的“黑衣男”腳踢“吐痰男”的材料就需要就事說事,要從這一新聞事件中深入挖掘“以暴治陋”的問題,全文都要關聯這個事件,而不僅僅是開頭的一個引子而已。
其次要巧引材料,提煉論點,深入分析材料的主要問題。時評類作文開頭要巧引材料,不可照搬材料,做到簡明扼要、干脆直接,讓論點能夠緊隨材料之后,迅速準確地直擊要害,樹立旗幟鮮明的個人觀點。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引”和“點”,這在文章的第一段中就要完成,既不可以拖泥帶水、不亮觀點,也不可以指東道西、繁瑣分析。到了第二段就要深入分析材料的關鍵問題,從現象挖掘本質,指明其癥結所在和解決之道,讓人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解決的必要性,這是彌合材料和論點的重要環節,否則觀點就顯得突兀勉強,難以服人。比如上面的作文題就可以這樣開頭和分析:
上海地鐵上演的這幕以暴治陋的鬧劇,折射出當今中國社會治理陋習的尷尬和無奈,勸說無果,腳踢有效,“黑衣男”踢向“吐痰男”的那一腳,竟然獲得多數人的認可。這種做法和現象在一個文明的社會里實不可取,因為以暴治陋貽害無窮。(引用不必求全,只引你要論證的角度,然后快速點出論點)
從這個事件中,我們不難發現,像吐痰男這樣言行粗魯、公德缺失的人著實讓人痛恨,但即便是恨鐵不成鋼,也不能拳腳相加、訴諸暴力。盡管踢出的這腳比多數人的勸誡還有效果,也不可成為我們制止陋習的良方。暴力只能解決一時,不能消除陋習的根源,而且還會加劇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仇恨,實在是得不償失。(分析要從現象中抓住關鍵,切中要害,引起人們的重視)
“黑衣男”敢于向不文明行為說不,確實應該受到贊揚,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要有這種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但是勸誡或制止應該以法律為基石,以公民權利為前提,否則陋習雖然壓制住了,而人權和法律卻遭到了踐踏和破壞。暴力的濫用和失控會摧毀一切文明的成果,暴力是文明社會的毒瘤。(肯定對的地方,指出錯的地方,一分為二,突出容易忽略的危害性)
再次要延伸材料,串聯論據,充分體現觀點的廣泛普遍。有了第二段的深入分析之后,論點基本已樹立起來了,但還沒有形成磅礴的說服力。這就需要在后文中由此及彼,多方列舉類似材料,指出其本質上的相同之處,從而憑借豐富的論據,產生強大的說服力。舉例時盡可能采用事實清楚的新聞事件,而不宜用寓言故事來作支撐性材料。做到邊舉例、邊分析,成為論點的多方面支撐,大大拓展了觀點的廣泛性和普遍性,使其具有了不可辨駁的說服力。仍以上面的作文題為例:
一個文明的社會絕不允許暴力橫行,哪怕擁有善意的出發點。前不久,中國熊孩子在飛往洛杉磯的飛機上打鬧,鄰座的乘客制止孩子未果,卻遭到孩子父母的毆打,飛機降落洛杉磯后,警方將一家三口控制,并以傷害罪拒絕一家人入境,第二天凌晨將他們遣返回國。對于這種不文明行為,美國警方行動迅速、處置有力,彰顯了對陋習的不手軟,對暴力的零容忍。
在暴力拆遷的事件中,也有上?!白钆a斪游荨蓖α?4年后開始主動搬遷的佳話,成為暴力拆遷中為數不多的堅守者。拆遷戶維護了憲法賦予的權利,動遷方按照法律程序辦事,雙方依照法規,堅守原則,體現了法治社會的規范運作,這的確引人深思,也給了我們社會治理的最佳范式。沒有暴力的參與,拆遷的雙方都收獲了自己的權益,一旦訴諸暴力,各種慘痛的悲劇就會不斷上演。暴力只能制造更大的裂痕和仇恨,不利于文明社會的建成。(聯系更多典型的事實,多方面論證暴力解決爭端的危害性之大)
面對各種陋習應該消除暴力思維,需要積極培育良好的法治思維和規則意識,主動履行公民應有的權責。良言相勸無效,可以向管理部門舉報,做自己該做能做的事情,絕不因為要伸張正義、阻止陋習而以身試法、突破法律的底線。當然,相關的管理部門也應該完善相關的獎懲措施,對于那些勸阻無效的人進行必要的懲處,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各行其權、加強綜合治理,文明的社會才能最終形成。(提出解決類似事件的合理方案,有理有據,層次清楚)
最后要回歸材料,重申論點,全面展現脈絡的連貫統一。有了文章前幾段的充分論述,結尾似乎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但是還得要回歸材料,突出論述的針對性,做到材料貫穿全文,論述緊緊圍繞核心。從材料中出發,再回到材料中去,既能在結構上做到首尾呼應,貫通文章的脈絡,又能在主題上凝聚力量,深化論點,引發人們對現實的關注和深思。這樣的結尾對于時評類作文來說不僅必不可少,更是畫龍點睛、錦上添花。例如上面作文可以這樣結尾:
“黑衣男”的行事方式應該受到譴責,以暴治陋絕不容褒獎,以暴治陋是野蠻社會的叢林法則,只有以理以法治陋,文明社會的根基才會越發牢固。(回歸材料,總結深化,重申論點,收束有力)
總之,時評類作文應該遵循其形式和內容的基本要求,將其和其它材料型作文區別對待,努力做到巧引材料貫穿全文,延伸輔射精巧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