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天水市職業技術學校)
創造能力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是社會文明的象征,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創造性人才的培養需要創新教育和創新型教師。創造型教師總有一種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有所前進的強烈創造意識,總有一種打破常規、克服保守、勇于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因此,拓展音樂教師的創新能力,對創造新型人才的培養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創新教育是根據創造性發展的原理,運用科學方法,實行啟發式教學和討論式教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而培養創新能力就是其重要的一環,如何在音樂教育中滲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每位音樂教師而言,都是無可回避且有待不斷研究的重大課題,這一課題涉及方面諸多,在此聯系教學實踐中的改革嘗試和切身體驗。音樂課堂教學是一種富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它借助歌唱來表現音樂美,借助表演來發展音樂美,它對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對音樂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養具有個性創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富有創意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立學生的實踐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求異、求新,不斷培養學生敢于創新意識、勇于創新的思維和善于創新的能力。
在傳統的課程教育中,以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知識傳播方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形勢下的市場需求。如何激發、調動學生積極的思考,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思索,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舉和熱情,是值得教師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音樂教學實踐中營造一種創新的情景以喚起學生的創新熱情,引起學生的創新期待,這是創新教育的藝術所在。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是知識的源泉(引用愛因斯坦)。要欣賞音樂時,教師應揚已之長,積極創設相應的情景。首先應從引導學生體驗音樂作品內涵的情感和意境入手,讓學生去感受歡快、低沉、優美、悲愴等情緒,體會遼闊、深遠、平和、寧靜等意境,為學生創設如癡如醉的想象空間,讓美妙的音樂伴隨著教師的抑揚頓挫,充滿情感和富于感染力的旋律。這會緊緊扣住學生的心弦,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將學生的興趣引導到渴求新知識的境地,學生便會自然而然地去感知作品的色調、旋律、情緒、意境等。這種感染能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從而入情、入境、會心,由此激發創造性想象。只有創造一種與音樂情景相和諧的環境和氣氛才能使學生很快地進入音樂,把自己理解、感受用音樂語言表達出來。創設情境的手段多種多樣,如講故事、觀看繪畫和音像資料,即興表演、運用電腦多媒體等,只要靈活運用,定能營造美好的創新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創新。如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時,運用電腦多媒體和音像資料中兩組剪輯組合,一組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的場面;另一組是我國建國五十周年慶典大閱兵的場面,配合著激昂的解說和振奮的音樂,學生很快進入情境,通過各抒己見,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讓學生體會和感受到高昂的旋律和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氣勢,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在情景交融中提高了思想,熏陶了情操,從而激發學生為祖國繁榮富強,努力成為真正有理想、有抱負、有知識人才的理想愿望。
現代課堂教學認為,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動參與是創新教育的真諦所在。如今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已由原來單一的學校教育和書本教育向社會媒體、互聯網以及遠程教育等多途徑轉變。隨著傳播手段的增加,各學科知識的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音樂教師必須能夠將傳統的音樂專業知識、音樂基礎知識及文化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和現代科學技術知識融會貫通一體,極大地發揮不同門類、不同學科交叉帶來的優勢,以滿足新時期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離不開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親自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讓學生自主地嘗試、操作、觀察、動手、動腦完成探索活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在學生的教學實踐中使其主體地位不斷得到提高,尊重學生意愿。師生之間要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以深沉而持久的師愛,創設民主、和諧、積極、開放的課堂氣氛,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創新,支持學生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合作學習,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主體責任和主體力量,從而形成自覺、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動機,最大限度地開發自身的潛能,培養創新能力。
音樂教師必須以生活為源泉,以滲透為前提,以創作為核心,以學生為動力,集中師生共同創作力量,才有永恒生命,也只有讓學生去研究、去探索,努力開啟創作之門,去飽嘗一次次創新成果的甜蜜滋味,才能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因此,音樂課在律動、唱歌、唱游、節奏、訓練等方面的教學中,首先由易到難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其次可充實教材中沒有安排,但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節奏訓練、即興伴奏、即興演出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充分來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對于學生的各種音樂創作,教師都應以充分鼓勵,提出改進建議,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發展。
音樂課堂教學離不開音樂教師過硬的教學能力,而且還要具備優秀的科研能力。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學成果,將其運用于教學中,并且有獨特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新教學方法的教師。因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從而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
音樂教學是以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音樂游戲、舞蹈、律動、樂器、演奏等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操作、主動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每個學生親自參與、身心投入,有利于個性發展。學校第二課堂充分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活動天地和表現舞臺,可以說音樂活動(課外第二課堂活動)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需要愛好來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挖掘教材中“動”的因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實踐活動中去認識、體驗、學習和創造。教師要注意搭建好學生參與教學的舞臺,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創造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學中要不斷設計具有爭論性、實踐性、挑戰性的主題,讓學生團結協作,依靠集體的力量,通過相互借鑒、相互啟發,經過一次次的交流,碰撞、共同探索發現規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絕不僅限于以上所述,還要更深、更廣的內容,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探索,就讓我們積極地投入到教育改革的洪流之中,相信,只要我們真正堅持創新教育,我們的教育就會充滿生機,我們的國家就會充滿活力,我們的民族就會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