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理工大學理學院)
課堂教學是目前學校教育的主要途徑,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直是教育教學研究中的重點。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其行為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被稱為學生通往知識殿堂的引路人,我們的課堂教學就像是在為學生鋪就一條通往知識和能力的“道路”。如何設計以及鋪就這條“路”,我們必須謹慎。特別是工科大學物理這樣的公共基礎理論課,學生們認為以后能用到的知識和技能不多,并且還有更多的專業課需要學習,課后花在大學物理上的時間就很少。因此,如何提高工科大學物理的課堂教學效果,為學生設計怎樣一條“路”,以及如何為學生“鋪路”就顯得尤為重要。受現實中“道路”的啟發,我們認為教師在為學生“鋪路”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道路上要有指示牌,標明這條路通往哪里,距離此處多遠是何處。旅者踏上這條路,知道了這些信息,才能夠做足充分的準備以及明確所須注意事項等。另外,由于目標明確,所以也不容易產生諸如“這條路通往哪里”“有沒有走錯了”“到底還有多遠”等消極心理。與此類似,我們教師在教授一門學科時,應首先讓學生明白這門課程的總體教學目標是什么,通過多長時間的學習可以掌握什么知識與能力,可以到何種程度,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們可以在講授第一堂課的時候,告訴學生,大學物理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學習基礎的物理知識,幫助同學們建立科學的世界觀,了解并掌握物理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這樣的方法不只局限于物理,也可以應用到其他的學科,這對于他們的專業學習以及以后的工作應該也是有所幫助的。在明確了總體學習目標后,學生們才會弄清楚他們將會得到什么,才能夠知道學習大學物理時應當注重什么,怎樣針對性、選擇性的學習,而不是一味地在意分數,或者漫無目的的為了做題而做題,陷入題海。另外,明白了物理對其他學科的幫助,學生們就知道在學習大學物理時不應當把它當成完全獨立的學科而跟其他學科割裂開來,更不能把大學物理的各部分內容分割開來;也能夠明白不應僅僅滿足于掌握表面的基礎物理知識,還要掌握內在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同時,由于總體目標明確,學生也不容易產生諸如“搞不懂老師在干什么”“這東西有用么?反正考過就忘”“既然要考試,那我就學吧”等消極被動的思想。
另外,具體細化到每一次課或者每一章節的內容,其教學目的、教學重點以及這部分內容在整個學科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應讓學生明確,這樣學生就更容易抓住重點,分清主次,明白什么是手段,什么是目的,并且有針對性的學習,同時也更能體會如何通過這一段一段的路,最終走向目的地。比如,質點力學部分,它是大學物理最開始的部分,是整個經典力學的基礎,它介紹了經典力學研究物體運動所建立的模型以及采用的方法,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強調這一部分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另外,與以前中學所學相比,這一部分內容引入了微積分以及矢量的運算,我們也要強調它們的重要性,但也要使學生明白,微積分以及矢量的運算只是重要工具,我們必須掌握,它們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在物理學中是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如何分析問題,化曲為直、化繁為簡并且解決問題的。
網上曾有這樣一則有關交通事故的新聞評論:長段的平直路段有時甚至要比有彎道和坡道等的復雜路段更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因為在較長的筆直公路上,司機容易放松警惕,不自覺地提高車速、甚至超速;同時也因為視野環境缺少變化而容易產生疲勞感,甚至產生睡意,從而導致事故的發生。我們教師的教學也要引以為戒,在教授一門課程時,鋪的“道路”如果“太直太平”,也會很容易讓學生們松懈下來,認為輕輕松松便已到達目的地,已掌握相關只是和技能,實際上卻忽略了一些重要或關鍵的東西,對這門課程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不夠深刻,一旦運用或者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眼高手低。因此,為了學生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握一門課程,我們教師應當適當地引入一些“坡道”“彎道”甚至“岔路”等,有意的給學生們設置一些障礙。例如,在講到某些重點時,可以提出一些較為深入的問題,這些問題在課本上是找不到答案的,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標準答案。它需要學生們綜合以前所學的知識,或者還需要上網查找資料,甚至需要結合其他課程的知識并建立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才能解決。學生們一旦認真解決了這一問題,那么對這一部分知識的理解就會達到一定深度,其他一些相關的東西就可以輕松地掌握。再如對于某些重要概念、物理量或者定理,可以提出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去理解,但是其中有些是似是而非或者說是錯誤的,再引導學生們自己去判斷,或找出其他方法。
同樣的,如果具體細化到每一次課程教學,教師所鋪的這一小段路如果太直太平,就會很容易讓學生們產生懈怠情緒,不自覺地開小差,或者產生疲勞感,甚至產生睡意,從而達不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例如,講授新課時,黑板板書如果過于條理化,所有的都一目了然,雖然看起來讓人賞心悅目,但是可能容易讓學生們松懈下來,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而教師也可能由于太過順利而不自覺的加快速度,從而不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再如,教師在課堂上如果一直按部就班的平直敘述,那么很可能就變成了催眠曲。因此,每一次授課,我們教師都可以適當地在板書、課件以及講授中設計并引入坡道、彎道和岔路,充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當然,在教學中設計并引入坡道、彎道和岔路時,也要注意適度,過猶不及,如果道路過于復雜,那么學生們很可能產生畏懼甚至是厭惡心理,那就得不償失了。
路邊的環境如果鳥語花香,或是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心情愉悅,那么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這樣一條道路,盡管它可能會長一些。而如果這條路臟亂差,周圍環境惡劣,那么相信很多人都會避開它。與此類似,我們課堂教學的環境,例如教室以及周圍的環境等都很重要。另外,所采用的教具、多媒體的硬件以及課件等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視,應盡量讓學生們能夠心情愉悅的學習。應該注意的是,環境固然重要,但不能過于引人入勝,導致學生們只顧著欣賞環境,駐足不前,繼而忽略了本來的目的,成為阻礙學生們進步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