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通榆縣培智學校)
過去在為孩子做上、下肢體訓練的時候,往往由于機械的重復和痛苦,使孩子不愿意參加,即使是經過努力使之能夠被動參與訓練,結果也是身心疲憊或敷衍了事。這種帶有抵觸性的訓練很難達到治療的目的,于是我們提出借助音樂演奏時所伴隨的動作,來改善身心功能障礙。
近年來,許多研究證明人的體內存在節拍器,它能控制機體進行節律性的運動,如行走、跑步、跳舞等。當外部節拍出現時,內外部節拍能迅速趨向諧調一致,并且使動作的節律性大大增強,從而使肌肉能以一種更加理想、更加自然的方式進行運動,提高動作完成的質量,增強運動治療的效果。聽覺刺激的韻律會影響患者的步幅對稱性,音樂的節奏有助于兒童對運動的控制,可視形式的感官刺激也同樣證明能改善患兒的步態,增大步長,提高腳步的節奏,使步態更加趨于正常。采用視(畫面)、聽(音樂)與運動結合的形式,可以改善因為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認知、感覺或運動功能的失調現象,增強兒童對運動的控制能力,達到康復訓練的目的。
在對特殊兒童開展運動康復訓練之前,首先要對兒童的基本情況進行信息收集。這是進行治療前非常重要的環節。目的是讓治療師全面了解治療對象的基本情況,以便正確制定治療計劃、方案和步驟,更有效地提高治療的效果。這些信息應該包括:(1)個人一般情,如姓名、性別、年齡、就讀的學校、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等。(2)健康狀況,如孩子發育情況怎樣、生活自理程度如何、有無疾病史等。(3)聽覺、語言、認知能力,如孩子對物體的聲音等感知、分辨、識別、理解能;能否聽從并執行指令。(4)注意力、情緒、行為能力,如注意力能否集中,有沒有大哭、尖叫、暴、傷害等行為,或者沉默不語、表情呆滯等現象。(5)交流、運動、音樂能力,如孩子能否與他人合作,肢體動作是否協調,能否隨著音樂節奏拍手、捻指、跺腳、行走、跳躍或隨著節奏的快慢做律動游戲,有沒有特別討厭的聲響,等等。
實施可視音樂治療之前,首先要對患兒進行全面的評估。評估是對患兒現有能力、需要和問題進行的分析,評估的結果一是可以決定患兒的治療目標和治療的方法,二是可以作為治療效果的評價依據。我們對運動功能的評估主要包括粗大運動能力、精細運動能力和感覺統合能力。常用兩種評估方法,一種是量表測量,即對粗大運動功能采用粗大運動量表(GMFM)66項、粗大運動分級系統(GMFCS)進行評估,以此來了解身體各部的障礙情況;對精細運動功能可以采用Peabody 精細運動發育評估量表進行評估,以此來了解孩子抓握、視覺、運動統合等方面的能力;對感覺統合功能的評估采用“兒童感覺統合評估表”來測試孩子的感統失調的種類和程度。另一種就是實際觀察法,即在量表測量的基礎上,通過對兒童的觀察了解兒童目前的運動能力。
粗大運動簡稱大運動或大肌肉運動,是運用個體功能, 配合大肌肉運動。通過有計劃、有系統的肢體運動來改善個體的運動機能、促進身心發展、達到康復的目的。
粗大運動功能的評估與訓練主要是指上下肢及軀干的粗大運動能力,包括關節活動范圍、身體姿勢(臥、翻身、坐、站 、走 、跑、跳等項)、大肌肉群的肌力、肌張力以及步態等,目的是阻斷異常運動模式,建立正常反射,改善大運動功能,提高障礙兒童的運動能力。
孩子的運動能力發展包括兩個部分:一是上面談到的軀體運動,也就是大肌肉運動;另一個叫精細運動,或者叫小肌肉運動、隨意運動。精細運動障礙是指以笨拙的、不平穩的和不準確的運動為特點的異常運動,多與手功能密切相關。產生這一運動障礙的原因主要是中樞神經系統不同部位以及周圍神經損傷、肌肉肌腱外傷、肌肉痙攣也可造成精細運動協調性和靈巧性的異常。
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將從身體各感官傳來的感覺信息,進行多次的組織分析、處理,做出正確決策,使整個機體和諧有效地運作。當大腦對感覺信息的綜合發生問題時,就會使機體不能有效運作,稱為感覺統合失調。主要分為平衡統合、觸覺統合、本體感統、視覺和聽覺統合五大方面。
[1]金野.可視音樂在特殊兒童運動障礙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0,(03) :3.
[2]金野,汪佳蓉,李立勤,黃昭鳴,肖永濤,盧紅云,周紅省.特殊兒童可視音樂治療系統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特殊教育,2008,(0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