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實習記者徐 娜范林紅
5月15日,由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主辦,中國綠色食品協會合辦,陜西農林衛視協辦,中國綠色食品中心指導的第一屆釀酒葡萄種植及葡萄酒產業論壇在北京延慶召開。來自釀酒葡萄種植及葡萄酒產業方面的專家、學者、企業和山東、河北及寧夏等地酒莊莊園主、技術負責人共計100余人,共同圍繞釀酒葡萄怎樣實現科學種植以及葡萄酒產業如何加快轉型升級等話題現場進行了交流與討論。
與會代表紛紛表示,相信通過拜耳和整個葡萄酒行業的共同努力,中國葡萄酒產業一定會積極向好發展,最終把真正具有代表性、優質的中國葡萄酒帶給全世界的消費者。
相關資料顯示,在經歷了2012-2014年的行業低谷之后,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消費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逐步恢復其活力。復蘇的葡萄酒行業更年輕、更理性、更具有活力。
論壇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院長房玉林針對我國釀酒葡萄生產模式、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重點介紹。他表示,首先釀酒葡萄的品種和酒種區域化仍需加強并細化;其次我國釀酒葡萄栽培技術系統相對落后,勞動生產效率低,葡萄園生產成本高,難以持續;再其次我國現在釀酒葡萄的生產割裂了“葡萄—葡萄酒—市場”的產業鏈條,使原料生產者和葡萄酒生產者形成利益沖突。針對釀酒葡萄如何更好地提高生產效率,房玉林表示,現在的關鍵是生產系統的定向化,把釀酒葡萄和鮮食葡萄生產系統徹底分家,實現釀酒葡萄簡約化、標準化、機械化生產,實現釀酒葡萄高效生產,可持續發展。
“拜耳作物科學在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家均有豐富的釀酒葡萄服務經驗。我們一方面希望借助此次論壇能夠和國內的葡萄酒行業重要利益相關者充分交流釀酒葡萄的種植、經營等各方面的經驗,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機會與重要的釀酒葡萄客戶達成具有一定高度的合作伙伴關系。”拜耳作物科學亞太區園藝作物總監Franck Ledoux表示,“推動整個行業生態的發展僅靠拜耳一方的努力是不夠的,我們希望搭建一個綜合性的平臺,通過平臺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并聯合行業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進整個中國葡萄酒產業的健康發展。”
針對拜耳公司在釀酒葡萄上的整體管理方案及核心產品的優勢,拜耳作物科學蘋果與葡萄作物經理田共曦介紹說:“拜耳會針對不同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現在我們做的就是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一個標準示范園和本土化的整體解決方案開發,希望幫助不同地區的農戶建立不同的方案,幫他們去實現真正的盈利。未來希望找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共同制造出屬于中國自己的、有根有魂的葡萄酒。”田共曦講到,拜耳作物解決方案其實不僅僅提供產品,對于合作伙伴拜耳還會提供技術培訓,也會有相應的作物專家支持幫助農戶解決實地遇到的問題。
會上,有業內專家表示,在種植技術上,國內的釀酒葡萄種植技術水平偏低,既指在種植過程中的機械化程度偏低,也指農藥利用率偏低。在市場營銷方面,國內葡萄酒品牌眾多卻只有兩三個品牌占據大部分市場,大多數的酒莊在市場營銷方面欠考慮,對挖掘客戶需求和差異化品牌定位研究不夠。雖然我國同國外知名葡萄酒生產國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中國的葡萄酒市場發展前景依舊充滿希望。
有業內專家表示,首先,中國幾大重要產區的地理條件有能力生產出高品質的葡萄酒。近年來,來自賀蘭山、香格里拉等產區的中高檔葡萄酒在國際上都引起了一定程度的轟動。其次,中國的消費人群基數足夠龐大,市場容量可觀。
“消費趨勢的改變,將有利于助推葡萄酒產業的轉型升級。”尚嘉品鑒(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洪劍分析說。我國葡萄酒市場正日趨擴大,消費者對于紅酒的認可度也會越來越高。“市場是搶來的,未來是創造出來的。”關于如何打造成功的葡萄酒品牌,北京福來品牌營銷顧問機構首席顧問婁向鵬分析認為,我國的葡萄酒產業存在著三大困局:一是知名度高,消費度低;二是產品混雜,品牌意識薄弱;三是低價虧錢,高價賣不動。“未來20年,世界看中國,中國看農業,農業看品牌。”婁向鵬表示,品牌是企業戰略的抓手,當前中國葡萄酒產業的三大突破點是從資源思維到市場思維的轉變,從價格思維到價值思維的轉變,從產品經營到品牌經營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