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魏萌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在3月21日春分節氣這一天,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高效復合肥料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世界親土種植聯盟等機構和代表參加了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與金正大集團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倡議把3月21日設立為全國“親土種植日”。
全國“親土種植日”的設立,不僅是種植者多了一個節日,更是提醒種植者要有一個“親土”的種植理念。據介紹,與傳統種植方式相比,“親土”種植最大的不同在于采取對土壤“親和、友好”的方式來開展種植作業,通過改土養地、減肥增效、品質提升、綜合服務等一系列切實改善耕地土壤質量的原則和方法,來提升作物品質與產量,做到綠色種植、提質增收,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從源頭上打造安全食品鏈。
會上,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質量建設處處長楊帆宣讀了《關于設立“親土種植”日的倡議》,呼吁從四方面推動親土種植落地:一是倡導改土養地。親土種植,從耕地土壤改良開始,對酸化、鹽漬化、退化、有機質含量下降、受污染耕地進行改良、培肥、修復治理,提高耕地質量。二是倡導減量增效。通過科學施肥用藥,應用高效環保肥料和農藥,有效減少化肥、農藥、地膜等用量,減少對耕地的破壞。三是倡導作物品質和產量的提升。通過“土、肥、水、種、施、收”等種植業全流程、全產業鏈上的創新升級,推動農業由總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四是倡導現代農業服務。倡導科學種植管理,推廣機械化種植等現代農業技術服務,讓生產效率和耕地保護得到提升,幫助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