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譞 武漢中學 湖北武漢 430063
資源利用的效率決定了資源利用成果的質量,在城市綠化用地的發展和建設上,城市綠化資源和城市其他資源的相互關系是十分復雜的,它們時而相輔相成,時而又轉化為矛盾的對立面,因此,城市管理者要以長遠的目光和靈活的思維對待城市綠化用地的建設,以多元利用的建設思維解決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進步和改革的深入,許多中小型城市都面臨著轉型升級之路上的資源難題,一方面綠色發展的新方向推進著城市的綠化建設,另一方面,舊城區促狹的道路和住宅用地又處處與綠化建設發生著矛盾,不協調眾多因素之間的矛盾,一味進行綠化,就會造成對新舊資源的雙重浪費,更加不符合科學發展的理念。因此,只有推進資源的多元利用和城市建設的雙重改造,才能在保全多方利益的情況下實現綠色發展成果的全民共享。
大多數中小型城市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都面臨著城市交通道路規模跟不上城市人口和車流量發展速度的窘境。為了滿足人流和車流的交通需要,城市管理者不得不拓寬道路,而拓寬道路必然要移除或縮減原有的道路綠化帶,使得目前有很多城市的道路兩旁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綠蔭。而隨著近年來綠色城市建設的興起,許多城市管理者又紛紛“拆路補綠”,對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除了綠化用地與交通用地之間的矛盾,城內綠化用地和民用住宅用地也存在著矛盾。一方面,城市居民希望自己居住在一個充滿綠色的環境之中,享受綠化帶來的優美環境,而另一方面,分攤在小區房價之中的綠化建設費用又使得人們叫苦不迭。商業利潤和綠化效益之間的矛盾沖突阻礙著民用住宅區綠化建設的進程,使得城市管理者不得不在更為偏遠的郊區建設綠化地,來填充城市的整體綠化覆蓋數據。
建設在遠郊和開發區的大規模綠化地往往被冠以“城內森林”“市民公園”的名號,實際上,由于位置的偏僻和周邊基礎設施的簡陋,少有游客問津。大片的城市綠化地公園被閑置,例如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開發區的西苑公園,綠化占地兩千八百平方米,建設費用高達億元,卻因為離城區太遠,沒有公交直達,碩大的免費公園內空無一人。政府花費巨額投資了綠化公園,還要安排人員進行管理和清掃,所得收效卻是極低的,這種現象在國內很多中小型城市普遍存在,大規模綠化的成果無人欣賞,城市居民生活渴望的綠色面積又代價極高。
當前的發展是追求綠色、均衡、健康的發展,當前的城市土地資源利用,也是多元、綜合、高效的利用。在實現城市道路綠化多元化建設的道路上,應首先實現綠化道路與交通道路的功能合并。例如福建廈門市BRT蓮花東路路段,原本在道路兩旁的行道樹被移植到了道路中央的BRT站里,原本四車道的馬路被改造為現有的六車道。原本城東立交橋段的水泥橋柱間被種上了合適的植物,市民在等車的同時,也能欣賞到綠色的景觀。結合這一案例,可以得出,綠化建設的實現可以在現有城市規模條件下,保持原有的綠化容量,實現城市綠化和交通建設的雙贏。
針對當前房地產商投產建設的民用住宅綠地和政府規劃建設的城市綠化用地之間的發展矛盾現狀,城市建設者要改變發展理念,將綠化發展進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要致力于解決住宅綠化建設費用問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將住宅綠化的成本壓力轉化為綠化成果的質量獎勵,這樣房地產建造商就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居民住宅用地的綠化建設。要大力推廣住宅綠地建設,將綠色帶進每一個城市居民的家里,將每一個城市角落的綠色都計算在城市整體綠化成就的體系的之中,這樣,整個城市就形成了從民間到官方的一體化的綠色體系。
人民建設的成果應當讓人民享有,城市綠化的成果更應當為全體人民共享。要大力推進綠色環保旅游事業,充分利用現有的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綠化資源,向廣大市民開放,從而提升城外大規模綠化用地的資源利用率。將綠色用地的旅游項目開發為文化旅游和綠色旅游兼備的綜合性旅游項目,吸引周邊城市游客,從而帶動城市旅游業的發展,以旅游事業帶動城市環保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當前社會應將發展的目光從發展的速度轉移到發展的質量和高度上來,在城市綠化用地的利用和管理上,必須著眼于城市發展的現狀,從現實出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針對道路綠化與城市交通用地之間的矛盾,要努力打造綠化和交通一體化的多元道路;針對城內綠化和住宅用地之間的矛盾,可以將城市綠化與小區綠化相結合,促進綠色事業全民共建,綠色成果全民共享;針對已建成的綠色公園利用率地下的問題,應開發綠色旅游項目,并納入城市居民免費旅游系統中。這樣,城市綠化用地的多元化功能才得以體現,城市綠化才能更好造福于人民。
[1]黃允高,黃建超.城市建設用地建筑空中綠化利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6,(36):32-33.
[2]李慶紅,關曉潔.淺談提升城市綠化空間——垂直綠化[J/OL].建筑知識,:1-2(2016-08-11).
[3]趙淑君.城市綠化用地利用效率淺析[J].知識經濟 ,2012,(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