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暉
(北京十一學校)
成長的道路上,伴隨我們成長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較多,雖然其中蘊含了這樣或那樣的道理,能夠給我們以啟迪,讓我們更好的成長和生活。但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產生深刻的影響,領悟其中的道理或者感悟其中的內涵。初次閱讀《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也同樣如此,但再次閱讀《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卻給我了帶來很大影響。這是因為我除了被文章內容深深吸引之外,更加感悟到作者所表達的內涵,這對于我未來更好地生活有很大幫助。
查閱相關學習資料,確定《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是由英國數學家、兒童文學家查爾斯·勒特威奇·道奇森(即劉易斯·卡羅爾)于1865年創作的。該作不同于《安徒生童話》等類似經典童話運用常規的清晰明了的表達方式進行描寫和敘述,而是運用一種夢幻式的寫作方式和敘述手法來呈現童話故事。通過對文章的閱讀,我們會發現整個故事的事件是混亂的,毫無章法,但卻能夠深深的吸引我們,讓我們忍不住跟著主人公愛麗絲走起一個又一個夢境之中,與之共同游歷。在《大英百科全書》中稱道奇森將荒誕文學提到了最高的水平,奠定了現代兒童文學的基調。
初次閱讀,筆者僅僅是被文章內容所吸引,與愛麗絲一起游歷一個又一個奇幻的夢境,卻沒有感悟到作者的寫作意圖。再次認真閱讀《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對作者在故事中所要表達的內涵有了清晰的認識和理解,給筆者本人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此寫下讀后感。
故事的第一階段主要闡述了愛麗絲初進奇幻的夢境之中的表現。比如,愛麗絲進入兔子洞之后,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有咧著嘴笑的貓、穿著西裝揣著懷表的兔子,抽水煙筒的大毛毛蟲……則讓愛麗絲感到好奇,同時也產生了一絲絲的恐懼;對于兔子洞的動物來說,愛麗絲是一個外來者,彼此不能順暢的溝通。此種情況下,愛麗絲為了能夠參與其中,借助魔力將自己變成了比兔子大許多的怪物,嘗試著與兔子洞的動物溝通,但很顯然溝通結果不佳,讓動物對她避之不及,也是自己陷入了孤獨、尷尬的境地。就以愛麗絲與老鼠溝通來說,他在老鼠的面前夸贊了自家的寵物貓戴娜,“那么美妙地叫喚,還添著爪子洗臉,是一個乖乖的、撫摸起來讓人感到軟乎乎的東西,又是一個頂呱呱的逮耗子能手。”很顯然愛麗絲沒有顧及到老鼠的感受,使老鼠遠離了愛麗絲;還有一次愛麗絲在動物面前是這樣夸贊寵物貓戴娜的:“我真希望你能看到她抓鳥的樣子!她只要看見一只小鳥就一口吃了。”給動物以他不能愛護我們,反而要傷害我們的感受,進而對愛麗絲避之不及。在筆者看來本文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是我們在與他人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注意換位思想,多多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否則就會出現“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尷尬局面,甚至會引起公分。給筆者的啟示是不要養成以自我為中心思想觀念。
故事的第二階段中,愛麗絲在兔子洞中受到了動物們的反駁、孤立,對此她感到很困惑,進而用心去了解這個奇境的生活狀態,發現各種動物之間和諧相處,共同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這使得愛麗絲自我反思,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糾正自己的錯誤,改變之前的態度,學會尊重動物,幫助動物,最終愛麗絲融入到了動物的世界之中。一方面,在筆者看來本文作者通過兔子洞的美好生活來反映當時現實社會的黑暗與荒謬;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描寫,讓人們能夠在生活之中注意提高自身的品質品德、豐富自身的美好情感,關愛他人和動物,共同營造美好的家園。這給筆者的啟示是生活之中我們要學習尊重他人、關愛他人,即便是對待動物也應如此。
現實社會是復雜的,各種不良的思想和行為充斥其中,讓我們逐漸迷失了,忘卻對與錯、善與惡、美與丑的界限,做出了諸多不良的生活,損害了他人。《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兒童文學作品道出了人類丑惡的一面、反襯出社會黑暗的一面。通過對《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文章的閱讀,能夠驚醒自己,讓我們注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麗君.探究《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的荒誕之美[J].讀書文摘,2016,(31) :8.
[2]左金梅,趙儀.順應論視角下的韻語兒童文學翻譯——以《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為個案[J].昭通學院學報,2017,(03) :89-93.
[3]徐德榮,江建利.兒童文學經典復譯研究——以《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為例[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12,(6) :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