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焦自宣
目前,肥料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到攻堅階段,新型肥料作為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利刃得到了快速發展。專家預測,未來五年,中國新型肥料復合增長率將高速增長。但不得不承認,新型肥料產業在取得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發展熱、市場亂、需求慢、價格貴的困局。如何才能破局而出?9月13日,在山東青島召開的2018新型肥料與肥料助劑發展論壇上,業內專家及企業代表對此進行了探討。
中國石化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理事長周竹葉認為,新型肥料是我國化肥行業發展的生力軍。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化肥產業結構調整意見》中明確提出,未來要重點發展具有改善土壤環境、提高作物品質功能的新型肥料。而肥料助劑的使用是提高肥料生產效率,幫助肥料產品提質增效、增加功能的重要手段。
“未來五年,中國新型肥料將以1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高速增長!”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高永峰表示,近年來,緩釋/控釋肥料、液體肥料、水溶性肥料及增值肥料是目前世界上發展較好的品種,我國新型肥料行業發展也十分迅速。據統計,截至2018年5月20日,特種肥料企業登記共15361個產品,登記企業數量達4320家,水溶性肥料的品種和企業數分別占全國總數的73%和72%。
“新型肥料與肥料助劑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這一觀點得到與會代表一致認同。他們還表示,目前新型肥料與肥料助劑規模擴張迅速、品種日漸豐富、技術也日趨成熟,但新型肥料與肥料助劑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概念炒作多、機理研究少、創新投入不足、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未來行業發展的關鍵。
青島海大生物集團董事長單俊偉在致辭中表示,目前我國新型肥料及肥料助劑進入蓬勃發展的新階段,但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問題。因此,研討行業發展新思路,實現肥料助劑和肥料產業的科學銜接,探討新型肥料與肥料助劑產品技術創新思路以及交流推廣應用經驗,促進新型肥料與肥料助劑產業綠色協調發展,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行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行業標準是規范市場,引導行業良性發展的準則,對行業發展十分重要。”針對當前行業亂象,國家化肥質量檢驗中心(上海)主任商照聰如是說。他還表示,行業標準對行業發展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正因如此,標準不能輕易去做,需慎重設立,必須以產品被市場充分驗證過、農民充分接受為前提。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衛峰則從當前我國綠色肥料產業發展戰略及政策方面進行解讀。他認為,我國肥料產品種類多,但能滿足綠色需求的少;市場波動大,抗風險能力差。肥料行業發展要有總量保證、技術創新和體系保證。要滿足當前農業發展要求,肥料需增效,可從物理形態、化學形態、元素互作、新材料和生物學等方向著手。
行業轉型升級離不開技術創新,華中農業大學的姜存倉教授、南京工業大學的馮小海教授,以及中國農科院德州試驗站的袁亮博士,在會上分別就《作物的微量元素營養診斷與微肥施用》《微生物及其分泌物聚谷氨酸促進肥料轉型升級》《建立有機無機相結合的科學施肥制度,實現化肥減量,綠色增產》作了主題報告。
據了解,本次論壇由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中國磷復肥協會新型肥料分會、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肥料助劑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青島海大生物集團聯合主辦。來自業內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80余人與會。
論壇同期還舉行了新型肥料分會第三次會員大會和肥料助劑專業委員會工作會議,分析了當前新型肥料和助劑行業發展現狀,討論了行業目前熱點和難點問題,樹立了行業發展思路,確定了下一階段工作目標、工作重點和工作計劃。新型肥料分會還進行換屆選舉,湖北新洋豐肥業股份執行總裁楊磊將擔任新型肥料協會第三屆會長,陳宏坤、徐東奎、王淑平等人擔任副會長,鄭秀興擔任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