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波
(四平市第二中學)
1.學校教育觀念狹隘導致教師的教學態度不端正
由于社會對應試教育的重視,成績逐漸成為衡量學校的第一因素,因此學校更加注重學生語文、數學、英語等應試科目的培養,音樂這門學科被認定為“副科”,長期得不到重視,長期忽視對音樂學科的教學素質培訓和教學質量審核,學校對音樂教育的質量保持無所謂的態度,導致很多問題,因此教師對待音樂教學具有懶散、怠慢的現象,認為學校不重視音樂教育,教師也不注重對學生音樂方面的培養,漸漸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對待教育抱有消極的不端正態度。長期以來,音樂教師的這種怠慢態度早已經成為習慣,慢慢地,這種不認真的上課的教學模式成為固定模式,學生對待這種不正確的音樂教學早已經不抱有任何期望,形成惡性循環。
2.教學方法單一導致學生厭惡心理
現在很多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育理念和傳統的教育模式,老師們照本宣科,進行機械式的演講模式,學生們只是機械式地聽講,沒有實質地對課上知識進行認真思考。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課堂完全失去了興趣,沒有了興趣,就沒有了上課的積極性,不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思考和對藝術的審美,也無法對音樂產生共鳴,這樣的課堂完全失去了意義,甚至讓學生對音樂產生倦怠和反感心理。
3.師生關系處理不當導致心理距離
師生關系的不和諧、不融洽,是目前很多老師和傳統教育模式面臨的問題。教師始終以“教師”的眼光和地位看待問題,經常以嚴肅和古板的形象教學,不注重與同學進行溝通和交流以及探討有關音樂的問題,不能夠做到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不能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對待,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距離,不能對老師產生友情、欽佩,反而對教師產生畏懼、恐懼的心理,使學生對教師職業產生誤解。
1.轉變教學觀念,端正教學態度
雖然音樂課不涉及考試,但音樂能夠當作其他學科的助手,幫助學生緩解學習的壓力,放松緊繃的神經,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以飽滿的精神進行其他科目的學習。
教師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秉承認真、負責的原則,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音樂教師對待教學,應當尊重所教授的學科,尊重學生和自我,經常進行自我反思,對待音樂知識教授方面,應當樹立音樂與其他學科平等的原則,無論是否為應試科目,都必須認真教授與對待,不得有絲毫倦怠;對待學生方面,應當認真負責,經常督促學生學習,樹立好的榜樣,做學生的楷模。
2.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應采用多元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現代的新媒體背景下,教師應善于運用新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優秀的音樂作品,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對音樂充滿熱愛;教師應具有組織能力,善于組織各種有利于教學的活動,將學生融入于音樂和小組課堂的氛圍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發散性思維;教師應具備創新性思維,善于發現各種有益于教學的方法,讓課堂動起來,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內在的潛力。
3.改善師生關系,拉近學生距離
教師應善于轉換思路,不再以“教師”身份自居,而是以學生眼光看待問題,經常與學生討論音樂的有關知識,讓學生對老師保持親近的狀態。學生犯錯時,不能輕易批評甚至體罰,而是以感化和教育為主,在學生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縮小教師同學生的距離,讓師生雙方都能愉快地享受音樂的課堂,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從而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讓學生更好地緩解壓力和必備,促進綜合發展。
4.設立評價機制和競爭機制
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和教師對教師的競爭,能夠增強教師的競爭意識,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適當地進行學生對教師、教師對教師的評價,可以使教師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優點,從而進行改正和自我批評和反思,更好地從事音樂教育事業。設立競爭機制,能夠提高教師對音樂教育的積極性,更加執著地從事教育行業,使改善教育不再是一個口頭的說辭,而是通過實際的行動切實改善教育現狀,增加教育軟實力,督促學生和教師共同成長,為教師集體的促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初中音樂教育的問題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是傳統觀念的累計和長期不思進取的結果,初中音樂教學問題的解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嘗試與實踐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保證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前提,不斷創新與努力,積極地探索出一套完整的、有效的音樂教學體系,為初中音樂教學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鄭喜燕.中學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之探析[J].文學界,2012,(12).
[2]趙豐濤.初中音樂教學反思[J].學周刊,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