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冬梅
(山東省桓臺縣城南小學)
小學數學是學生數學思維的啟蒙階段,做好小學生數學教育至關重要,而數學又是一門既現實又抽象的學科,教學的重點在于現實熟練應用和理論邏輯正確。教學教材應該引導將抽象的事物向現實生活靠攏,讓學生發揮創造性和想象力,引導學生的數學思想、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帶動學生的學習思維。烘托課堂氣氛,營造充滿趣味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數學創造契機,推動學生數學能力發展,實現學生高素質的全面發展。
在小學數學的實際教學中,存在很多普遍應用但是難以口頭解釋的數學思想,每一種數學概念都有它獨特的本質,都是有一定的變化規律可以去歸類總結的。不同的數學概念都具有不同的理論基礎,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的概念進行不同的分析理解。分類思想就是根據針對不同的概念利用分組的辦法來進行研究分析,找出不同數學概念的相似之處,了解學習其中的變化規律,能夠利用分組的概念去研究學習。分類思想包括同一性原則、相稱性原則、互斥性原則和層次性原則。就互斥性分類而言,某班有9名同學參加了球類和田徑兩項比賽,其中有6人參加球類比賽,5人參加了田徑比賽。如把這9人分成參加球類比賽和參加田徑比賽兩類,這就犯了子項相容的邏輯錯誤,因為必有2人既參加了球類比賽,又參加了田徑比賽。
通過單獨個例的、特殊存在的事例推導出某類事物的一般性結論的數學思想,就叫做歸納思想。而在數學學習中又可以將歸納分為完全歸納和不完全歸納,而不完全歸納又可以通過性質分為因果歸納和枚舉歸納。在教師在教學階段,要著重培養學生歸納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歸納思想的學習要綜合的概括,將抽象的理念轉化為比較現實的邏輯。將理念轉化為實際是在思維上的一個轉變,又模糊的理念轉換到清晰的思路,在實際教學階段要通過舉例子,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根據某類思維對象的部分分子(或小類)對象都有(或沒有)某種屬性,并且沒有遇到矛盾情況,從而推出該類的全部對象有(或沒有)某種屬性的歸納推理,如完全歸納法就可以這樣舉例子,如蛇是用肺呼吸的,鱷魚是用肺呼吸的,海龜是用肺呼吸的,蜥蜴是用肺呼吸的。蛇,鱷魚,海龜,蜥蜴都是爬行動物,所有的爬行動物都是用肺呼吸的。
類比就是根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象,相同或者相近來判斷它們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思想。比如,第一種是最為常見的題型,也是類比推理最早出現的題型,就是給出兩個詞語,然后選出一組答案。陽光:紫外線
A.電腦:輻射 B.海水:氯化鈉 C.混合物:單質 D.微波爐:微波
B.就是根據陽光與紫外線、海水與氯化鈉的關系都是整體與組成部分的關系,故選出答案為B。類比思想的教學應該注意結構特征的類比、數量關系上的類比、計算思路上的類比和思想內容上的類比。
表示某些特別的數學概念時,可以使用特定的符號表示,比如說字母、數字、符號等各種數學符號。符號在實際的生活學習當中能夠熟練運用,操作既方便又快捷,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日后學習高等數學、高等物理等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喻說等號,語言表述的話就是x等于y,表示x和y是相同的東西或其值相等,但是用數學公式表示就可以寫為x=y。小學教材中大致出現了如下幾類符號。個體符號:表示數的符號,如1、2、3、4等等;數字的運算符號:+,-,×,÷;數字的關系符號:=,≈,>,<,≠等;數字的結合符號:( )、〔 〕等,還有一些數學公式,例如:三角形面積=底×高÷2用符號表示s=ah÷2,等等。符號化是指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指明了存在于某一類問題中的相同性,把分析和推理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這也是數學活動和數學邏輯中最基礎的知識點。
在數學教學中,適當開展教學活動是不但是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和教學實際的必然選擇。設計活動針對性更強,能夠有效的突破問題難點,直觀性更強,可以避開抽象的思維邏輯而解決實際問題,小學學生現階段邏輯屬性一般都為形象邏輯,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相結合,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學生在活動中能夠實際操作,參與度更高,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營造學習氛圍,利用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教學活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同樣十分重要。在教學活動中,只有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激發學習興趣,對活動流程充滿期待,才能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就成為了活動是否成功的第一步。對待活動的設計,要注意方式方法,達到教學效果的同時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選取內容要謹慎正能量,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避免學生產生疲勞心理,影響學習狀態。學生年級小,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內容上要增強趣味性,讓學生學會運用多樣化的認知手段,能夠主動學習。
小學生年紀較小,身心發育還不完整,課堂上普遍好動,而數學的邏輯思維型較強,在授課過程中如果方式方法掌握不當,很容易讓學生感覺難以理解。教會學生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有效的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才會讓學生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傳統教學中,教師只站在講桌內,傳教士一般的去灌輸知識,學生無法接受,而民主式的教學形式,以學生為主角。更加注重學生的興趣和熱情,繼而能夠自主地探索、學習、思考并且參與討論。內容選取要理論結合實際,在思維性強、系統性強的學科屬性上,雜糅生動有趣的教學素材。素材選擇要與生活密切相關,將生活化的數學問題轉化成抽象的數學知識,既能達到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又能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根據學生的年齡情況,數學教學并不能僅僅流于課堂表面,更應該營造活躍的課下學習氛圍。在各種環境下,以多種形式、多種內容展開,將數學知識通過其他途徑傳授給學生。在實際問題中,能夠培養學生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親身經歷的事情,還能加深學生們的記憶,寓教于樂,鞏固了數學知識。
數學思想及技巧的教育應該從小開始,提升學生的認知結構,開發學生的思維創造,激發學生的大腦潛能。教師本身要加強理論學習,從實踐中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找到科學的解決辦法,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讓學生們掌握更多的學習知識,培養利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淑桂.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J].新課程,2017,(06) :297.
[2]鄒益群.試論數學思想、數學活動與小學數學教學[J].才智,2015,(15) :169.
[3]曾國棟.數學思想、數學活動與小學數學教學[J].現代教育科學,2014,(12).
[4]鄭毓信.數學思想、數學活動與小學數學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8,(05) :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