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雪玲
(臨沂西郊實驗學校)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決定了學生資源能夠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學生資源既非自然資源,也非物質資源,而是學生自身在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自我思維、自我創造、自我生成的生成性資源。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這是他們具備獨立創造性的前提,也促使學生資源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
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資源可分為基礎性資源與生成性資源兩大類,基礎性資源包括自身內在資源(如知識、技能、經驗、情感、意志、需求、興趣、動機等)與生活環境資源(如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生成性資源包括師生互動資源(如情緒狀態、言行表現、創造性理解、反思性疑問、突發事件等)與學習成果資源(如學生作品、學生活動、學生作業等)。學生資源具有生成性、多樣性、難以復制性特點。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學生資源逐漸被小學語文教學所重視,如何高效的開發利用學生資源,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具有積極的意義。
1.現狀調查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推動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意識逐漸增強,且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受到教師的重視。語文教師需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手段的豐富性,構建“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體系。為更清晰的了解學生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現狀,以及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開發學生資源的認識、方法、途徑,提高學生資源開發利用效率,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對我校語文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分析。
2.調查結果與討論
以針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與針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訪談為主要方式,調查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資源開發與利用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生資源開發與利用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多數語文教師對學生資源的認識不足,對如何開發利用學生資源的了解較少。調查中發現,多數語文教師對學生資源的概念含糊不清,甚至有超過26%的教師沒有聽說過“學生資源”這一概念。對學生資源內容的調查中,多數教師認可學生的已有知識結構、生活環境、經驗水平等客觀性資源,但對師生互動生成性資源的認知不足。
二是多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個性與思維的獨特性、創造性,學生基礎資源的利用十分有限,約30%的教師對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的關注不夠,在教學活動開展中也沒能有效的將學生需求、興趣與動機等因素資源化,使其成為教學的推動力。此外,調查中還發現,語文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展示個性與創意的機會和平臺較少,無法滿足學生自主性的學習需求。
三是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創造性資源開發不足,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思維,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變化、觀點表露關注較少。在教學內容上,多以預設為主,缺少靈活性,且學生作業模式也較為陳舊,師生對待作業的態度較為固化,未能充分利用作業。
3.制約因素分析
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統計分析之后,與語文教師進行了深入的訪談,并就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歸因分析。訪談結果顯示,制約學生資源開發利用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當前考評制度,如統一的測試標準無法顧及學生個性與創意,成績導向制約教師對學生資源的開發;二是傳統教學三個中心觀念,即重教學目標輕學生、重結果輕過程、重統一輕個性;三是小學語文教師在學生資源開發中的能力不足,教學智慧有待提升,尚未形成角色轉換的觀念;四是學校層面對語文教師的培訓機會有限,培訓效果不佳,尤其是針對學生資源開發利用這一方面的培訓很少,導致語文教師在學生資源開發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知識匱乏。
1.以生為本,提高語文教師的學生資源意識
教學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資源開發的前提是“以生為本”,語文教師要樹立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觀念,逐步形成教學中的“學生基礎性資源與生成性資源有效開發利用”的觀念。在學校層面,需認識到教學中學生資源的重要性,重視學生資源開發,并積極組織教育培訓,提升語文教師對學生資源開發的重視程度。學校應組織教師積極學習學生資源開發利用相關知識與技能,指導教師正確認識語文教學中的學生資源內容,建立學生資源開發平臺,鼓勵語文教師積極參與到學生資源開發建設中來。學習還應結合自身情況加強研究,通過各種教育培訓機會以及外出學習機會,培養語文教師捕捉資源的能力。
2.深度開發語文基礎性資源
首先,在學生資源開發中,語文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基礎資源,抓緊語文課程的生長點,讓每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均能獲得樂趣,進而激發他們語文學習的興趣。比如,有的學生善于閱讀,有的學生擅長寫作,有的學生對生字的記憶較為準確快速等,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些基礎,積極開發利用;其次,應對學生學情進行充分的調查,并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然后結合學生需求彈性設計語文教學方案,以便在教學中及時改變應對策略;再次,教師要將學生的生活與語文結合起來,拓展語文課程知識的維度,使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生活感悟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師生互動,捕捉語文課程生成性資源
對于學生資源開發中的生成性資源開發與利用,師生互動的質量至關重要,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營造平等、民主、寬松的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個性化發展。語文教師要積極開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發揮主動性與能動性,積極思考與聯想,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與觀點。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突發性事件,這需要語文教師靈活利用突發性狀況,沉著冷靜的應對發生的狀況,活化語文教學內容。此外,語文教師還可巧妙的運用學生的錯誤,通過錯誤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重新理解與思考,并自我改正錯誤,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比如,在學生作業中,每次作業都預留出一定的空白,以便學生在教師引導之后進行自我更正;又如,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用以記錄自己學習過程中的錯誤與疑問,并對錯誤與疑問進行描述與解答。
4.建立學生資源開發的保障體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資源開發與利用不僅需要語文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素質,還需要學校及社會的支持。首先,教育部門應建立相應的教師培訓與激勵制度,調動師生積極性,注重開發學生資源基本技能的培訓。其次,學校應建立班級學生資源管理中心,建立學生資源檔案,提高學生資源使用效率。再次教育部門應在政策上給予應有的保障,建立過程與結果并重的多樣化評價體系,使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資源開發與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吳曉芳.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芻議[J].基礎教育研究,2013,(23) :29.
[2]周維仁.解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問題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6) :62.
[3]萬波.試論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新課程研究,2012,(3) :5-6.
[4]江勇.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策略[J].中文信息,2013,(09)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