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由新華社受權播發,對今后三年的脫貧攻堅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多渠道拓寬農產品營銷渠道,支持供銷、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貧困村,組織開展貧困地區農產品定向直供直銷學校、醫院、機關食堂和交易市場活動。
據悉,過去5年,我國采取超常規舉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農村貧困人口顯著減少,貧困發生率持續下降,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創造了我國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但是,從脫貧攻堅任務看,未來3年,還有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其中因病、因殘致貧比例居高不下,在剩余3年時間內完成脫貧目標,任務十分艱巨。
作為今后三年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綱領性文件,《指導意見》明確了各項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到2020年,要鞏固脫貧成果,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在8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表示,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要做到“七個堅持”:要堅持嚴格執行現行扶貧標準,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堅持扶貧同扶智相結合,堅持開發式扶貧和保障性扶貧相統籌,堅持脫貧攻堅與錘煉作風鍛煉隊伍相統一,堅持調動全社會扶貧的積極性。
同時,《指導意見》提出要從10個方面強化各項到村到戶到人的精準幫扶舉措,包括: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全力推進就業扶貧,深入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加強生態扶貧,著力實施教育脫貧攻堅行動,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強化綜合性保障扶貧,開展貧困殘疾人脫貧行動,開展扶貧扶志行動。
為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指導意見》提出,多渠道拓寬農產品營銷渠道,推動批發市場、電商企業、大型超市等市場主體與貧困村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支持供銷、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貧困村,推廣以購代捐的扶貧模式。加快推進“快遞下鄉”工程,完善貧困地區農村物流配送體系。
韓俊強調,生產、技術、資金服務都要跟上,市場營銷服務也要跟上。《指導意見》提出要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強產銷銜接。從各地實踐來看,加強產銷銜接關鍵是要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比如說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合同購銷關系,形成市場帶動的關系,確保貧困戶產出來的東西有人收,能夠賣得出。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農超對接,加快快遞下鄉工程,供銷、郵政、電商企業服務網點要加快向貧困地區覆蓋,為貧困地區農產品出村進城創造條件。
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會長馬增俊
農批市場已成為我國農產品流通主渠道,年交易總額約5萬億元。與此同時,供銷社系統農批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08年全系統擁有874家農批市場,不到10年的時間里,全系統市場數量翻番,交易規模也從原來的934.7億元增加到7247.4億元,增長7.75倍。目前,全國年交易額億元以上的農批市場有1000余家,其中有248家來自供銷社系統。
193億元
從自然資源部獲悉,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33個試點地區已按新辦法實施征地共1101宗、16.6萬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地塊970宗、2萬余畝,總價款約193億元,收取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15億元。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成階段性目標任務。
13項
近日,工信部網站發布公開征集對《腐殖酸肥料增效劑》等377項行業標準和52項國家標準計劃項目的意見,其中涉及肥料行業的有13項,包括肥料和土壤調理劑、肥料和土壤調理劑-氮肥、肥料和土壤調理劑-腐殖酸肥料、肥料和土壤調理劑-磷復肥四類行業標準項目。據悉,意見征集截止日期為2018年9月16日。
(本版文章均由本版編輯根據相關資料整理)
8月21日,由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和海西州人民政府聯合舉辦,IFA國際肥料協會、國際鹽湖學會支持,格爾木市人民政府、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鉀肥分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化工行業分會共同承辦的2018鉀鹽鉀肥大會暨格爾木鹽湖論壇在格爾木市會展中心開幕。
大會以會帶展,以展促會,包含主題報告、專題報告、高層訪談、現場互動、貿易交流以及產品裝備和技術展覽等多項活動內容,充分展示鉀鹽鉀肥行業取得的成果和發展成就,重點展示鉀肥、鉀鹽、鎂鹽、鋰鹽、中微量肥、光熱熔鹽等鹽湖綜合利用領域的產品、技術和裝備,來自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家們共聚一堂,共同推動鉀鹽鉀肥和鹽湖化工行業發展。
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公保扎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海昆,副省長、省國資委主任王黎明,省政協副主席馬海瑛,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等出席大會開幕式。
本報訊日前,農業農村部決定在部分具備條件的縣(市、區)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組織申報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試點縣(市、區)農民合作社規模和農戶覆蓋面明顯擴大,示范社建設深入實施。合作社運行管理制度健全,組織機構運轉有效,民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財務社務管理公開透明,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和帶動能力明顯增強,成員權益得到切實保障。力爭試點縣(市、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報公示率達80%以上,80%以上的合作社建立完備的成員賬戶、實行社務公開、依法進行盈余分配。試點為期2年,自2018年8月至2020年底。
據悉,根據農民合作社發展實踐和調研情況,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湖北、廣東、陜西等7個省均有實踐探索的基礎。在這7個省各選3個左右縣(市、區),共計20個左右縣(市、區)開展試點。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重點圍繞鄉村組織振興,充分發揮農民合作社組織優勢和制度優勢,在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助力脫貧攻堅以及引導促進合作社規范創新發展等方面開展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