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熊
前段日子遇上了一位在農業管理部門工作的朋友,他認為,目前我國農業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成規模,應該加快土地流轉速度,大規模種植。一種作物的種植面積就是上萬畝,那樣才可以統一管理,才可以節約人工,才可以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有這種想法的人恐怕還有人多,或者在媒體的引導下,大多數人都會認為規?;r業才是真正的現代農業,所以懂不懂的人,一說到農業,就開始說一家一戶、種植落后、土地分散等因素影響現代化進程,我只能說在他的評價標準下是沒毛病的。
如果我們站在農業資源利用的角度看,在環境友好的評價標準下,目前推崇的農業模式可能就是另一種評價結果了。幾千年來,中國的土地養育著比其他地區人口都密集的人民。并沒有出現大規模養殖出現的難以處理的污染問題,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種植造成的農藥、化肥污染問題。如果說未來我們對農業的評價,仍然是高產、規模化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我們要考慮的是農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生態環境的可持續,那么“規?;彼坪蹙团c一些人的思路不太一致了。
據統計,目前農業污染已經超越了工業和城市生活污染,成為中國面源污染第一大來源。之前我們說人口增長過快,確實需要增加大量農產品,以供消費。在解決溫飽之后,人們要求的是不僅僅是吃飯的問題,還需要有個美好的環境供休閑消費。規?;姆N植、養殖,單單追求產量的生產方式,正在破壞著鄉村的環境,讓種植、養殖的生態平衡破壞掉,尤其在農業種植環節,單一的種植,化學除草、化學殺蟲的結果,讓土壤生態遭到破壞,食物鏈遭到破壞,農業防治中的天敵防治都成了歷史。一些本地原有的植物滅絕,隨之留下的是除草劑都沒有辦法的外來野草。原本田里的各種小動物也不知道躲到何方,或許是吃了消化不了的物質死掉了,或許是充斥者化學味道的農田,讓他們不能適應,已經搬遷到它們的世外桃源去了。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僅要有充足的食物,更需要有豐富、安全的食物,更需要有優質的食物,更需要有自己喜歡的、舒適的環境,不能每人都穿著航空服,吃著所謂的“有機食品”,這樣真的幸福嗎?充滿污染的土壤、水、空氣、還有人為增加的那些化學品,還能生產出有機食品,誰信呀!
從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目標評價農業模式的話,傳統農業也許就是最先進的,規?;?、單一的種養模式,就是不符合我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希望我們的農業工作者們,不要輕易評價哪種農業模式好不好,請先說明你的評價標準。用工業思維評價農業也是行不通的,看看多少用工業思維操作農業的人,哪個不是流淚離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