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桂菊
(山東省寧陽縣寧陽四中)
很多學校只是在理論基礎上提出要轉變高中生物的教學理念,而不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開展改革,這也是目前存在的教學改革的隱患。
有不少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想法過于形式化,他們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無法理解學生的思考方式。
也有很多教師樂于推進教學改革,但是在自己開展課堂教學時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教學方式,所以學生無法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
教師的教學目標過于單一,只是形式上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沒有意識到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重要性。教師沒有讓學生體驗到實踐的有趣,學生只感受到了課堂的枯燥。
全新的課程改革的進程已經越來越快,一套全新的教學材料也在向我們招手,教師應當著重注意怎樣才能在保證課堂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1)轉變課堂的主體,轉化師生關系
巴班斯基曾經提過,教師在實現全面考慮到教學原則與教學方式后,就能了解到整個教學系統中的各個方面的特點,這也是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的前提條件。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對其進行組織和控制。在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是課堂的領導者,而是學生的指導者。整個課堂的主人應該是學生,師生關系的平等也是教學模式發生轉變的基礎。
在之前的傳統教育模式中,高中生物的教學方法只是教師一味的向學生灌輸自己的思想,教學目的過于單一,教師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這一點與新課改提出的實踐性教學是不符合的。有某項調查研究顯示,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近90%的學生是因為課堂的沉悶而產生厭學的心理。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認知,教師應該做的,不是一味的灌輸,更多的應該是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更多更深層次的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育工作者擺正自己的心態,找到一種適合自己和學生的高效教學方式。
(1)正視生物的地位
某些學校對高中生物的重視程度不夠,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忽略了高中生物的地位,再加上教師沒有主動改變這種思想觀念,所以學生對生物的重視程度自然也高不了,如此一來,學校的教學質量自然也無法提高。所以說,學校與教師應該認識到高中生物的重要地位,把工作重心放在轉變教學方式上,旨在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爭取早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2)轉化師生關系
在教學課堂上,爭取在某個方面讓師生有一個平等的起點,這樣有利于師生和諧關系的構建。只有實現了這樣的師生關系,教師才能與學生進行真誠的溝通,才能夠真正了解到學生的需求。這樣做有利于教師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實現師生共同進步。
目前科技如此發達,信息化網絡化已經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通過已有的教學資源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多媒體技術是目前絕大多數教師采取的教學手段,它能夠比較直觀立體地呈現出課本上的內容。例如在細胞分裂分化這一章節的講解中,可以將細胞整個分裂分化的過程做成一個flash動畫,讓學生理解的更加透徹,自然學習興趣也就有所提高。
改革開放后我國社會經濟實現了飛速的發展,社會現在缺乏的就是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所以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生物這一門學科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方式上應該有所改變,而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這樣不利于學生思維的開拓性發展。生物作為一門理科科目,教師應該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將他們的潛力開發挖掘出來。跟隨著新課改的步伐,學生考試的內容也變得越來越開放,不再是以前那種固定的題目對應固定的答案。試卷的側重點越來越偏向于讓學生自己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再只是學習課本上的死知識,對知識的靈活運用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所以說教師在平時課堂上講授知識時應該采取較為有效的措施有著重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針對正在上高一的學生,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其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工具讓學生了解到學習生物具有怎樣的必要性。按照實際情況來說,教師可以根據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使學生意識到生物其實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但是對于已經上到高二或者高三的學生,教師應該注意培養的就是他們的知識水平。在保證教學任務的前提基礎上,教師可以講授一些課外知識,讓學生掌握到更好的、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現有的教學資源給學生播放一些拓展類的視頻,這樣做既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還包含了關于現代生物學的部分熱點問題,這些都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有利于培養和提升其生物科學素養。
高中生物的教學目標應該是讓學生了解到生物的重要性,讓其產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培養自己的教學素養,利用課堂上現有的教學資源把專業知識傳達給學生,并且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方式和能力,讓學生對學習生物不再產生厭惡心理,而是因為喜歡生物才去學習生物,努力保持住對事物的好奇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