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日,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會同氣象、遙感等單位及有關行業協會,會商發布了2018/19年度(當年10月至下年9月)農產品供需平衡表。據專家預測,新年度,我國玉米播種面積將繼續下降,消費將穩步提升,產需缺口進一步擴大,玉米庫存消化有望加快;大豆播種面積將繼續恢復性增長,消費穩中略增,進口保持基本穩定;棉花播種面積下降,消費將持平略增,產需缺口有所擴大。
2018/19年度,預計玉米種植面積調減集中分布在東北黑龍江、內蒙古的冷涼地區。新年度玉米播種面積及產量調減的主要原因:一是東北地區大豆生產者補貼高于預期;二是輪作休耕制度試點規模擴大以及糧改飼穩步推進;三是東北部分玉米主產區干旱偏重拖累玉米平均單產。
受原料成本下降、玉米加工產能增加等多因素影響,中國玉米消費有望保持穩定增加。2018/19年度,預計中國玉米消費量將達到2.31億噸,比上年度增加699萬噸,增幅3.1%。
中國玉米連續第二年產不足需,且產需缺口擴大,為玉米庫存加快消化提供了基本支撐。由于中國玉米仍處于庫存消化周期,臨儲拍賣有效抑制市場價格上漲,預計國內外內外價差維持在一定水平,進口量維持上年度數量不變。
2018/19年度,預計中國大豆播種面積8389千公頃,比上年度增加606千公頃,增幅7.8%,為連續第三年增長,其中黑龍江和內蒙古大豆種植面積增幅較大。主要原因是2018年東北三省一區大豆生產者補貼額度比上年度增加,且與玉米生產者補貼的差距擴大,增加種植戶對大豆種植比較收益的信心,提振大豆種植意愿。此外,2018年全國輪作休耕試點面積比上年增加一倍以上,利于促進“米豆輪作”。
2018/19年度,預計國內大豆總消費量11119萬噸,與上年度相比微增0.5%。預計新年度國內豆粕需求增速放緩,國產大豆增產后進入壓榨領域的數量將增加。
新年度全球大豆需求量繼續增加,國際大豆價格將在上年基礎上延續穩步抬升態勢,中國大豆進口成本也將增加,而國內大豆增產后價格將面臨一定下行壓力。
2018/19年度,預計中國棉花播種面積為3187千公頃,較上年度減少4.9%。新年度棉花面積下降的主要原因:內地棉區機械化推廣難度大,棉花收購和加工企業減少,農戶植棉積極性持續下降;新疆棉區盡管補貼政策穩定,但受植棉比較收益低和勞動力短缺影響,棉農植棉積極性也有所下降。從種植條件看,4月新疆氣溫偏高,南疆降水偏少,5月初新疆出現低溫降雪天氣,棉花單產比上年略有下調。預計新年度中國棉花播產量555萬噸,較上年減少5.8%。
由于國際市場需求緩慢回升,紡織企業出口穩定,小幅上調新年度棉花消費量。由于年度棉花產需缺口大,特別是高品質皮棉供給不足,預計新年度中國棉花進口需求趨旺,但儲備棉總量仍然較高,進口量不會有過多增長。2018/19年度,國內庫存仍然寬裕,預計3128B級棉花均價區間在每噸14500~16000元區間,與上年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