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熊
記得初中時有位同學寫他的理想,做個農業科學家,研究出長在樹上的西瓜,同學們哄堂大笑,因為在人們的常識里,西瓜是生長在土地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知道農業科學家已經讓西瓜掛在藤上生長了,這樣可以高效利用種植空間。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和現代運輸業的推進,生活在各個地方的人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西瓜,都讓人忘了,西瓜到底是哪個季節的水果呢?夏季吃西瓜,解渴祛暑,冬季呢?是不是會讓人體寒多病呢?
有位朋友想做草莓深加工,擔心夏季沒有草莓,原料短缺。實際上現在吃草莓的季節本來就不是生產草莓的時候。因為冬暖大棚的推廣應用,讓草莓這個本該夏季出現的水果,變成了冬季到春季的水果。因為夏季水果種類多,如果再種植草莓的話,鮮草莓經濟效益會大大下降,但要做深加工的話,夏季露天草莓可能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想了解一味藥材的性質,除了聞它的氣味,更應該到野外看看它的自然生長環境。熱性藥多生在寒涼地區,寒性藥多生在酷熱環境,食物不是也一樣嗎。現在坐在家里一年四季想吃啥就吃啥,到底哪些是大自然的贈予,都傻傻分不清楚了,如果說現代人的病都是吃出來的一點不夸張。
現在農業種植不再講究原產地,或者特殊地域種植特殊的農作物品種。更多是引進眼下價格好的,或是采用人工干預生產把上市時間錯開,導致農產品價格忽高忽低,受傷的一直是農民。還有的是經銷商會炒作某些農產品,賦予它很多的食用功能、保健功能。往往把價格炒得離譜,農民也得不到好處,而那些購買的人,健康也沒有得到保障。
自古農業就是有著良好的生物小循環,田地里生產的食物,供人們食用,邊角料供畜禽食用,人畜糞便經過堆漚變成作物生長需要的肥料。資源被最大程度利用,幾千年來農田可持續發展,人們按照季節采食不同的農產品,夏季物產多些,他們就把這些吃不完的食物加工成干物,儲存到冬季食用,也沒聽過有什么防腐劑的問題。
農業的回歸不僅是農業生產,還有農業加工方式、儲存方式等,過去沒有現代化加工、儲存設施的情況下,人們又是如何生存呢?值得我們研究。過去人們通過觀察自然,爭取與自然同步的養生方法,現在就過時了嗎?還是說現在這種以物質為核心的養生保健做法才是現代化的呢?
讓農業回歸自然,也許能解決很多目前認為不可以解決的難題,讓農業回歸自然,我們才能活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