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鄭曉
進入6月以后,磷肥行業迎來了傳統的淡季。大多數磷肥企業在5月份以后進入年度檢修狀態,這個時候也是磷肥出口的窗口期。企業一方面降低開工率緩解供應壓力,一方面消化出口訂單,保證市場價格維持在相對平穩的狀態。目前山東地區64%二銨到站報價在2800元/噸,西南地區64%二銨市場參考價格在2450-2500元/噸,湖北地區64%二銨主流出廠報價在2600-2650元/噸。西北地區64%二銨出廠報價為2700元/噸,60%二銨出廠報價2550元/噸。華東地區64%二銨主流出廠報價2650元/噸。64%二銨東北到站價格為2800-2850元/噸。
二銨自東北地區春耕結束后,整體報價相對穩定,雖然成交量偏少,但是企業表示短期內無下調跡象。二銨在國內市場需求很少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穩定,得益于出口的有力支撐。從市場方面獲悉,目前國內二銨企業已經提前預售完6月份的港口二銨,國內二銨近期主要成交離岸價在413美元/噸左右,按照當下匯率計算,折合湖北地區64%二銨散裝出廠價可保持在2550元/噸左右,如考慮小包裝費用,甚至超過國內市場當下的暫定預收成交價;另一方面印度因印度季風已經著陸,當地二銨最高零售價上調了800-900盧比/噸,最新二銨到岸價也升至425美元/噸。中國方面,按照現有訂單計算,截至6月底可出口二銨數量僅在70-80萬噸之間,短期內的供不應求令企業目前二銨散單意向離岸價升至420美元/噸,即便國內整體需求較差,但價格下調的可能性會更低。
南寧廣肥農資公司銷售經理王嚴之表示,二銨鋪貨已經全部結束,目前市場只有零星訂單,即便是廠家優惠力度加大,經銷商也沒有意愿囤貨。相比之下一銨的情況較好,企業的訂單應接不暇,主要原因是復合肥需求的拉動,對一銨的采購大幅度提升。王嚴之表示,就目前來看,企業的重心已從國內市場轉向國際市場,雖然出口的利潤不高甚至倒掛,出口企業為了消化產能、在國際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硬著頭皮也得出口,這不僅是為了穩定國內市場的價格平衡,也是刺激產能保障秋季肥料的供應。
據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來看,2013年-2017年,國際市場上高濃度磷復肥的開工率是70%-75%,主要的增長來自摩洛哥和沙特等國家地區,土耳其、俄羅斯、巴西、埃及等國也都有新增產能。但對于中國市場來說,2017年以后不會有新的產能增長,主要是因為國家不再鼓勵新的磷銨裝置的建設。到2022年,磷復肥的世界需求格局大概是:拉美地區的需求將占到全球21%的市場份額,南亞地區大約有28%的市場份額,東亞和非洲各占25%的市場份額。2017年,中國出口各種磷復肥491萬噸,同比上升4.6%,由于今年磷肥產能受到限制,磷肥出口總量有下降趨勢。
我國磷肥行業調整依然持續,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產能等依然是行業面臨的大問題。2016年我國磷肥平均產能利用率為68%,同比下降8%。其中一銨平均產能利用率為 62%,二銨平均產能利用率為79%。面對這樣的問題,是機遇也是挑戰,出口企業應抓住國內產品的不足,將產品差異化加大,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國際市場占據一席之地。魯西集團氮肥銷售部經理趙子深表示,環保高壓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必須轉型,才能活下去”的形勢讓有責任感的企業更加努力,順應市場需求做出改變。未來,環保的高壓會使一部分工廠搬遷或停產改造,一部分落后產能將被迫退出,這也將改變當前的供求關系,對環境乃至整個化肥行業都是一種利好。國內磷復肥企業應在出口受阻的情況下另辟蹊徑,愈加激烈的國際格局,倒逼企業裝置改造和升級,才能長久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