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建寧 濟南逸品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山東濟南 200014
景區的旅游人口不斷增加,對住宿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只有單一住宿功能的名宿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特別是在全球化的進程下,發展旅游業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利用好地域文化。因此設計出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名宿,并將現代生活融入其中,帶給游客藝術性、文化性的體驗,成為了設計者的重點關注對象。
名宿相對于旅店和住房而言,更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從設計者的角度出發,民宿除了實用功能外還注重設計感和藝術感。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色彩,一個地域的民宿就好比這個地域的標簽,有著其獨特的風格。民宿設計的靈魂是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則要把民宿作為載體。我們只有將地域文化和民宿設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民宿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在另一方面,設計和發展民宿也有利于保護和傳承當地民俗文化,有利于重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民宿設計和地域文化應和諧共存、共同發展。
酒店主要為游客提供住宿服務和生活服務。國家旅游局根據酒店向游客提供餐飲及服務的標準進行星級評定,五星級酒店是酒店中的最高等級,其裝修設計、配套設施十分豪華,服務相對于其他等級的酒店更加齊全。民宿在功能上與酒店相似,它們都是為游客提供住宿的場所,在設計上卻又很大的不同。其一,酒店在設計之初就有意識地對建筑空間的布局有較好的規劃,而傳統的民宿是對已有的建筑空間布局進行再次設計,考慮更多的是滿足游客的基本住宿。其二,一般酒店不僅滿足游客住宿的需求,還帶給游客“住”的體驗。民宿在給游客提供住宿功能之外還能讓游客體驗當地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風,品嘗農家菜等。酒店的功能比民宿更加完善,但民宿更能讓游客體驗到當地的特定元素和事物。其三,在整個發展的過程中,酒店比民宿更加成熟,有些固定的設計模式。民宿在設計中把住宿作為最基本的功能,對于附屬功能和設計形式上則是更加自由,設計風格上更加多樣化。其四,酒店是游客在旅游時為了“住”而尋找的住宿空間,游客是先有旅游的計劃后有尋找酒店的過程,而隨著現代民宿的不斷發展,功能和服務更加齊全,有的民宿本身對游客來說也是一種吸引。據統計,有很多人來某地旅游主要是是為了體驗本地的民宿而來的。客棧和民宿相比,更加注重對家庭氛圍的營造,對地域文化的考慮更少。在我國的古鎮中,客棧更加普遍,設計時會考慮更多的古代元素,讓游客感受到其悠久的歷史文化。
我國的民宿最早起源于臺灣,后來逐漸流傳到內地,旅游景區當地的農民看到了這其中的商機,就把自家的房屋租給外來的旅客,不僅能緩解景區的住宿壓力,還能給自己帶來一定的收入。民宿的發展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發展的初期階段、高速發展階段、發展成熟階段。我國內地正經歷著第二個階段,對于民宿的設計越來越成熟。
將地域文化和民宿設計相融合具有非常大的現實必要性,這并不是設計師的憑空想象。通過分析可知其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發展民宿可以帶動當地的旅游產業,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可以將當地的地域人文元素融入到民宿的設計中,以增加民宿的內涵,吸引更多的外來者來此旅游消費,刺激本地區的經濟發展。②很多地區具有一些很早之前留存下來的民宿,被稱為原生民宿,相對于現代民宿而言更具有藝術性,體現了過去的那個時代的特征,把地域文化與民宿設計相融合也必然會推動對這些原生民宿的保護和修繕,從而使我國的文物古跡得到了保護和發展。③對當地的文化特色具有保護和傳承的作用。民宿不僅能為游客提供住宿的功能,還能作為文化的載體。把民宿和文化相融合能使以往的民宿風格得到完善和創新,有效保護和傳承本地區的文化資源。
由于民宿在我國發展比較晚,因此對民宿的概念界定還不是很明確,在民宿設計中也還存在著單一化、同質化等普遍問題。但是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旅游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是單純地因為旅游而旅游,更多地是為了獲得旅游是不同于以往的各種體驗和感受,傳統的只有住宿功能的民宿已經很難滿足現在人們的需要,這也推動了民宿設計的發展,為民宿設計提供了新的發展趨勢。
在民宿設計時要結合當地的區域文化特色,對整個民宿區域場地進行優化設計,不在只是注意一棟或者幾棟建筑物的設計改造。設計內容和理念包括:建筑外觀、空間布局、功能配置、室內空間設計、民宿內涵等。
現代的民宿設計不能只看到民宿的住宿、餐飲功能,更多的關注對象還包括根據游客的需求對建筑的空間布局、設置各種各樣的功能空間,不僅可以滿足個體游客還可以滿足群體游客的需求。
深入地研究地域文化特色,打造讓游客滿意的民宿,從不同的角度,借鑒其他國家的民宿設計理念,發展各種各樣的民宿設計模式,不斷完善和豐富我國民宿設計的種類。
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帶動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壯大和發展了民宿行業。過去的傳統民宿的住宿功能不再滿足現在人們的旅游需求,民宿設計應朝著設計空間多樣化、設計整合化、設計模型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民宿的設計中更多地融入人文自然環境,打造讓游客滿意的民宿。
[1]黃杰龍.淺析農家樂的發展[J].臺灣農家探索,2014,(12):12.
[2]周瓊.溫州民宿產業發展探索[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15,(08).
[3]李艷.民宿資源評價體系證實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6,(04):126..
[4]張琳琳.臺灣民宿產業對大陸鄉村旅游發展的啟發[J].旅游研究,2013,(07):186.
[5]王顯成.基于游客行為意圖的民宿研究與開發設計[J].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14,(0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