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安華 浙江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
城市化的日益發展,使得人們所居住的環境發生了極大的污染問題,有關自身的身體健康,居住區的生態環境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室外生態景觀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污染,并在心理上帶給人們久違的舒適感,生態風景園林在居住區中的地位正在不斷提升中。實現風景宜人的居住環境綠化設計是提升其居住體驗感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們融入時代設計理念,符合發展趨勢的重要內容。
生態園林選擇在城市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們的城市宜居性正在大幅度下降。生態園林將生態理念與園林設計思想自然融合,從而起到綠化環境,防治污染等作用,并重點突出生態二字,其說明了在設計過程中,生態成為主要的設計因素和實施基礎。對于城市發展而言,在社會影響、人文精神、改善環境等方面具有長遠作用。
而人類在發展歷史中,無一不是向往著群居性的城市化生活。在其過程中,為了提升自身的生活,從而選擇了破壞自然,遵循著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卻在不經意間遭到了自然的報復。自然與人類從來都是相互存依的關系,自然是人類獲取生活所需,激發創造靈感的主要來源,具有提供物質及精神的雙重功能,破壞它也就是阻礙人類進一步城市化的可能性。
在現如今的社會生活中,生態問題已成為人們所關乎的重點之一,在原來人們只在乎溫飽問題的時代,人們對于大自熱的破壞是極為嚴重的,相隨而來的,就是污染之后帶給人們自身的危害。而在現今溫飽問題已大幅度解決的情況下,人們更愿意花費金錢去改善居住區周圍的生態景觀。在此情況下,眾多的園林方面人才通過自身的努力改善著人們的居住環境,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提高人們居住地的適宜程度[1]。
景觀設計師在設計園林景觀方面時,最為重要的原則即是“以人為本”,而當今社會,城市建筑緊密排列,人們的自然活動空間不斷消失,作為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壓抑感隨之而來,居住體驗大幅度下降。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基礎上,精神世界的匱乏感在不斷加劇,人們深切的感受到城市建筑的負面作用。因此,利用人們活動頻繁的室外區域,進行生態景觀設計就尤為重要。而現代設計師在設計建筑以及園林過程中,會充分的考慮其中的關聯性,在給人們方便的同時,實現精神上的豐富,并將此生態園林的建設與居住區景觀設計兩者之間緊密聯系,從而使之協調共處。實現美感和功能性的共依共存。
居住區室外的道路大多以游步道為主,為確保美觀以及不會發生后期的下雨積水等事情發生,理應采用透水材質壓制面層在色彩方面進行改造鋪裝。為融合自然生態風格,亦可以采用木質材料或大理石材料進行鋪裝。其中應該注意以下元素的合理運用和注意,其一,對于材質的選擇,應該綜合建筑實際人居情況及設計規范,并符合綠色環保等實際需要,為打造生態型宜居建筑區進行合理布設,因此,應該加大檢查力度,從而使之奠定良好的材料基礎。其二,對于屋外公共設施的協調布設,對于設計而言,其不僅需要與主建筑物相得益彰,還要與戶外的公共基礎設施相符合。因此,在選擇設計方案時,需要進行綜合考慮,對于其建筑物的性質、流動量、周圍景觀等詳細考察,從而得出其具體的實施方案。如,適宜老年人居住的小區,應該針對于設計一些暖色調,危險性較小的設施,適宜年輕人居住的公寓型建筑,可以采用一些多功能性的,設計簡單大方的,少量的設施,留有一些較大的適宜活動的區域。
在以園林植物為主的景觀設計中,其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園林小品擔當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提升美觀性并且給予人們方便的重要作用,山石亭臺等小品建筑提升了室外環境的觀賞性,路燈垃圾桶等小品在提供方便的基礎上也可進行外觀改造,達到一物兩用的效果。而在設計時,應該在兼顧經濟性的基礎上符合整體設計美感,從而使之更加的和諧。其二,在路燈等物的改造上,應當體現出“以人為本”的主導思想,放置間隔應當符合一般性的園林景觀要求,以達到最大化的方便自身的要求。山石亭臺的位置也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但不能在室外景觀設計中占據主導地位[2]。避免其出現失調現象。其三,在選擇植物方面應當盡可能地選擇一些觀賞價值高,應以花灌木為輔,觀賞性喬木為主的情況選擇,喬木應當放置于顯眼主導性的位置,花灌木應當位于喬木兩側,呈環狀或圍繞性的放置。景觀設施建設及改造主要性質即為提升室外景觀的美觀性以及使室外景觀不再顯得枯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提升室外景觀的價值。
室外景觀設計中采用到的生態園林的一些內容包含了植物的管理方法及栽培時期、植物的搭配與選擇及其他配套景觀的安置等方面,也只有專業的園林景觀方面的學者與設計師才能通過專業手段使室外的景觀實際達到生態化園林的效果[3]。以下是對其具體說明。
園林景觀植物是園林設計中極大的組成成分,也是生態化的體現,通過合理設計,從而使建筑與景觀渾然一體,生態與景色并重。居住區室外的景觀植物選擇與設計分為兩個重要部分,其一,合適的景觀植物,園林景觀中花灌木植被是構成景觀的血肉、游步道是室外景觀的骨架、園林小品則成為了居住區室外景觀的點綴物[4]。在選擇園林景觀植物時,應首先了解當地的生態環境與氣候條件,選擇在當地易于生長并有一定的觀賞作用的植物,此外還應當注意選擇植物時要排除有毒,春秋季節會散播花絮的植物,防止因花絮過敏的情況發生。此外在移植小喬木時應確保不會誤傷到根部,以免產生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在選擇時,也要注意其易種植性,將其各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吸取廣泛意見,優化設計方案。其二,物種多樣化是其實施關鍵內容,在居住區周圍的環境中,為避免發生植被顏色形態單一,不美觀的情況發生,植物種類應達到花冠植物七種,喬木五種左右,實在不適宜栽種較多的植被,也應確定達到四季有花的條件。使之在長久的居住使用過程中,形成獨特景觀,這樣在一年四季中室外的景觀將不再過于單調,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居住,也會使得自己的心情變得更加舒暢。
設施與景色的互相融合是進行最終設計優化的重要內容,從而在一定情況下,對于實際的景觀人文性提升具有較大價值。我們進行設計時,不僅僅需要對于植物進行選擇,提升人們的感官,同時,人文精神的塑造也是其中重要部分,通過設計讓設計者想表達的核心內涵更加深入人心,這就不僅僅是1+1>2的效果[5]。如,假山噴泉等小品建筑能夠更好的體現出自然風格,給予人們一種身處山水之間的感覺。但是在放置山石及景觀植物方面,應當注意位置的合理性,避免山石等小品建筑成為景觀主體,也應當避免發生水土流失的情況發生。園林景觀設計理應形成以植物造景為主體,園林小品等物為輔的建筑風格。路燈等公用設施應該在設計時遵循與建筑、道路風格一體的原則,避免其太顯突兀,同時遵循節能環保和經濟適用的設計基礎,為其具體設計提供指導。
因地制宜作為園林景觀的一大原則,居住區室外景觀的風景設計在融合當地環境、氣候、以及周圍的自然地形等相互融合也尤為重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于資源的合理利用,體現天人合一的自然思想,在景觀設計中應當極為重視。對于園林植物以及山石小品等景觀設計,都應在其選擇好品種之后因地制宜的放置位置,在園林景觀之中位置的要點即為突出主體,也就是突出園林觀賞植物,同時體現出園林小品的作用。同時在選擇植物時也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適宜生長的植物。一方面增加民眾對于景觀的認可度,另一方面提升其價值需要,體現適用性[6]。
協調的另一含義就是平衡,生態物種之間的平衡,可以避免成本受損,建筑景觀之間的比例協調,可以實現自然的融合。
現如今人們對于生態方面的事情日益看重,園林設計也與生態息息相關,在自然生態圈中,所有的事情都存在一定的平衡關聯,如果缺失其中一個環節,生態鏈也會隨之發生大的變動,從而發生嚴重的后果。而在居住區中,也是一個小型的生態圈,各種植物與動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因此如果我們僅憑個人所好,在不熟悉環境生態的情況下,隨意的栽植一些不適合當地環境或者會給當地環境帶來生物災害的植物,將會給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極大影響,嚴重者將破壞生態平衡。
此外,在設計時,建筑之間的平衡,景色與建筑之間的平衡,也是設計需要。在實際設計時,往往會為了滿足建筑要求從而對于其景觀設計造成一定損害,而忽視了景觀的重要性。因此,在實際設計時,需要我們相關人員與建筑設計同時進行,從而在一定情況下實現兼容,避免后期出現問題,不易更改。并通過對于不同環境進行考察,從而確定其綠化與建筑之間的合理比例,不能夠重點突出,而要達到相互映襯。
在景觀設計中,人是自然的活動體,因此,再生設計時,我們需要考慮到人與自然生態,景觀之間的相互依靠關系。如在一個較為濕潤的氣候環境中,設計小橋流水的建筑景觀,可以激發人們的靈感及創作能力,從而使之受益。這是一種良性循環。而在一個較為干燥的環境中,設計江南風景,或許一開始會覺得新意盎然,別有風格,但是在長久之后,往往會因當地氣候變化,給其造成負面效果,人們只會覺得單調,從而達不到設計的初衷。
而另一方面,是我們在進行設計時,需要考慮到后期的維護便利性,需要綜合考慮到維護經濟性,以及實用價值。在很多方面,符合環境建筑的不一定適合實施。設計人員應該從客觀角度出發,針對于其長期效益進行評判設計方案優劣,便于其利益的保證。
綜上分析,居住區是人們平時所待時間最長的場所,也是人們心目中的家園,生態環境等因素也成為人們密切關注的方向。室外景觀的設計正可以促進生態城市的建設,同時能滿足更多居民的需求。因此,在適用性以及其他方面需要進行全面考慮,以滿足其長期以來的精神文化需要,為廣大的民眾實現愜意休閑生活創造價值。并告訴相關設計者,應該將這一項事業長久的發展下去,從而實現我們的生活質量穩步提升。
[1]張鑫磊,武文婷,王中玥,等.徽州古村落與水口園林特色的傳承——合肥“文一·名門華府”居住區景觀設計[J].林業工程學報,2015,29(5):157-161.
[2]楊靜.淺析生態園林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07,33(24):357-358.
[3]朱玫,胡博.試論居住區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的植物配置方法[J].現代裝飾:理論,2014(3):73-73.
[4]趙爽.淺析生態理論在園林植物配置中的應用[J].工業c,2016(5):00279-00280.
[5]李泓頤,沈守云,廖秋林.生物氣候學在居住區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初探[J].現代園藝,2013(9):69-70.
[6]高華.淺析城市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5):14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