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交通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趙艷豐
P公司的母公司是一家大型農化集團,在海內外具有一定品牌效應,但是P公司作為旗下分公司,由于自身規模有限,因此組織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制度建設等方面都不如總公司健全,而在企業經營管理中處于重要地位的財務工作也往往得不到重視,內部財務控制薄弱,導致企業面臨著不同程度的財務風險。具體來講,P公司內部財務控制面臨如下問題。
我國的中小農資企業數量非常之多,這些企業的內部機構設置通常都比較簡單和籠統,各崗位的職責權限不明確。由于規模普遍偏小,一些中小農資企業為了減少人員成本的支出,往往會極力壓縮人員,導致企業員工數量非常少,各崗位往往無法配備專業的職工,一人身兼數職的現象比較多,出現前臺、會計等職務“一肩挑”的情況。
P公司也沒有設置專門的會計機構,財務工作大多由沒有財務專業背景的員工兼任,而這些員工并不具備勝任財務工作的能力,難以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基本的財務工作,內部財務控制更是無從談起。由于財務機構設置的不完善,導致財務人員權責不明,缺乏彼此之間的監督,這就給企業內個別素質較低的員工亂開發票謀取私利以可乘之機。由于內部機構設置的不合理,使得P公司的財務工作往往不能做到專人專管,加之相關人員的權責分配不明確,財務控制的力度很難加強,這對于企業的正常經營是很不利的。
據考察,P公司內部有些部門權責不明,缺乏對資金收付時限的明確規定,使得資金管理比較凌亂,加之由于權責不明容易出現相關責任人互相推諉的現象,增加了資金的流通風險,嚴重時會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農資企業運營幾乎每天都會產生大量復雜資金收付和結算工作,在此過程中即使在某個環節出現一個小失誤,都可能使企業損失一筆不小資金,還會降低企業信用度。P公司一些員工在借用企業備用金后,對銷售活動中相關現金支出做不到及時報銷,導致負責人員手中滯留大量現金或單據,備用金也無法按時歸還。此外,P公司資金收付審批流程也較簡單,作為集團分支機構實行資金自行管理,依據自己習慣的程序來處理資金收付和結算工作,缺乏必要監督和控制,導致企業資金安全得不到保障。
P公司在采購環節的資金使用也缺乏明確規定和標準,資金使用較隨意。舉一個日常經營的小例子,筆者一位朋友在這家企業任職,某次他代為采購公司日常辦公用品,事先并沒有被公司告知明確的采購標準、采購地點和資金使用限額,等到將物品采購回來時卻受到領導指責,理由是花費過多。雖然只是一筆小額費用,但久而久之,這種因為內部資金管理不妥當造成的不合理支出積累起來,也會對企業造成不可預知的損失。
應收款項回收難的問題也一直是影響中小農資企業發展的不利因素。P公司銷售人員只注重個人業績的增長,單憑互相之間的信任與客戶打交道,而這樣做顯然會增加企業應收賬款和壞賬的可能,收賬難度和風險也會增大。如果資金無法正常收回,無疑會對農資企業造成很大損失。此外,部分業務人員在進行實際業務操作時,忽視相關規定和章程,所簽合同內容不完整、不規范,而且在與客戶進行相關費用的確認時不注意保留相關憑證,如果遇到信用不高的客戶,在欠款清收時由于沒有足夠的法律依據,往往受到各種阻礙,進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資金周轉,不利于農資企業的長遠發展。
當前,很多中小農資企業內部對會計核算審核不夠嚴格,沒有制定明確標準規范日常核算工作,使得企業各項業務收入真實性大打折扣。在確認收入方面,遵從的標準不清晰,因此出現某些員工私自與客戶訂立虛假合同、隨意幫客戶開具發票的情況時,財務人員如果對此不嚴格把關,就會使企業收入虛增。
此外,大部分中小農資企業內部審計制度也不健全。對于 P公司來說,企業內并沒有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機構,因而缺乏對日常經濟活動和各項業務的監督和評價,而財務報告審計也僅是傳統的基礎審計,內部審計的管理功能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審計人員也很難發現財務報表中存在的問題,有些人員甚至為了盡早完成審計工作而不愿意發現內部財務控制工作中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