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 李榮 華中農業大學 魯劍威
柑橘品種豐富并且各有特點,味道甘甜,營養豐富,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水果。柑橘對土壤的適應范圍較廣,pH值4.5-8均可生長,以pH值5.5-6.5為最適宜。但近些年,隨著人們對柑橘的需求量越來越多,柑橘的種植面積也在猛增。隨之出現的柑橘缺素導致的病害也越來越嚴重。柑橘黃化現象常有出現,葉片發黃,光合作用降低,創造的有機物減少,樹勢變弱,抗病能力差,產量低。有的果農看見柑橘葉片黃了,認為是黃龍病,很慌恐,怕傳播到健康樹上,立刻砍樹。其實柑橘葉片變黃并不一定是黃龍病,大部分很有可能是缺素引起的黃化。
柑橘施肥應根據土壤、品種、肥水管理措施等,采取測土和葉面營養診斷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測土是科學施肥的基礎,葉面營養診斷是柑橘等果樹科學施肥的必要補充。隨著氮、磷、鉀這三要素肥料的大量使用,果園土壤有效中量元素(鈣、鎂、硫)和微量元素(鋅、銅、鐵、鉬、錳、硼)的失衡日趨嚴重。合理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不僅可有效提高柑橘的抗逆能力、穩定產量,主要能改善柑橘的品質,如含硫肥料在提高柑橘的品質和風味上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柑橘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土壤酸化嚴重,瘠薄果園面積大,農戶用肥量差異較大,肥料用量和配比、施肥時期和方法不合理,鈣、鎂、硼、鋅、鐵等中、微量元素缺乏現象普遍,果園水土流失嚴重,忽視有機肥施用,肥料利用率低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都會導致柑橘缺素的情況發生。《中國農資》從本期開始,陸續推出“柑橘缺素如何解決”系列講堂,盡請關注。
柑橘缺氮癥狀。老葉逐漸發黃,可發展為整株葉片均發黃。新葉小而薄,由淡綠色逐漸變黃。新梢細弱,果小、果少,皮薄且光滑,比正常果早著色。樹勢弱,缺氮嚴重時,會導致葉片脫落,枝條死亡。
缺氮發生原因:首先,主要與土壤氮素供應狀況有關。我國幾乎所有種植柑橘的果園若只僅靠土壤供氮均會出現氮不足的問題。其次,與氣候條件有關。在多雨地區氮素易流失;土壤漬水或干旱等都會導致缺氮癥狀的發生。另外,氮肥施用量少或施用方法不當也會造成缺氮。
缺氮矯正技術:合理確定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時期,按目標產量和土壤速效氮含量水平確定氮肥用量,一般每年每株柑橘施純氮0.5-1.2千克,分3-4次施用;一般用尿素1%-1.5%水溶液進行葉面噴施,最好是下午4時以后施用。
柑橘缺磷癥狀。老葉逐漸變成古銅色、紫色、無光澤,有時出現枯斑。新葉小、濃綠、發暗。枝梢纖細,春季開花期和開花后老葉大量脫落,花少,果皮粗厚。
缺磷發生原因:首先,與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有關,另外磷在土壤中易被固定,有效性較低。其次,偏施氮肥易導致缺磷現象的發生。另外,在干旱地區或干旱季節,土壤含水量低,磷素擴散受阻,易發生缺磷現象。
缺磷矯正技術:冬季或春季土壤增施磷肥,與有機肥配合施用,每株施過磷酸鈣0.5-1.0千克,酸性土壤提倡用鈣鎂磷肥。在矯治柑桔缺磷時,葉面噴施0.5%-1.0%過磷酸鈣浸出液,或噴1%磷酸銨,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
柑橘缺鉀癥狀。老葉葉尖首先發黃,葉片略呈皺縮,隨缺鉀程度加重葉片逐漸由扭彎、卷曲、皺縮而呈杯狀。新葉一般為正常綠色,但結果后期當年生葉片葉尖也會明顯發黃,在高產臍橙上尤其嚴重。果小、著色不好,皮薄且光滑,果食味淡。嚴重缺鉀時,可導致葉落、梢枯、果落、果裂。
缺鉀發生原因:首先與土壤及氣候因素有關,砂質土、紅壤和沖積土等土壤鉀的含量較低,砂質土壤或有機質含量低的土壤鉀易于流失。其次,含鈣、鎂量高的土壤,由于鈣和鎂的頡頏作用,使鉀的有效性降低。此外干旱也會導致土壤中鉀的有效性降低。最后,柑橘園長期不施鉀肥或鉀肥用量不足,也會導致土壤中鉀的缺乏。
缺鉀矯正技術:可采用0.5%硝酸鉀或硫酸鉀、1%-3%草木灰浸出濾液、0.3%-0.5%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5-7天1次, 連續2-3次。每年土施一定量的硫酸鉀等鉀肥或草木灰等富含鉀的農家肥料。鉀肥用量為成年樹一般株施0.5-1.0千克的硫酸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