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華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下要求。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即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針對這一服務“三農”的重大戰略,高職院校充分發揮專業和人才優勢,創新思路,主動作為,服務鄉村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文化建設和人才建設,助力鄉村發展和農民幸福,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下面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為例,探析高職院校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路徑。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發揮專業和人才優勢,通過服務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如指導鄉村特色產業制訂發展規劃、為鄉村特色產品進行包裝和宣傳設計等,增加特色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值,幫助鄉村打造強勢產業,助推鄉村經濟發展。2017年,湖南工藝美術職業院校組建專家團助力湖南省安鄉縣美麗鄉村建設,指導該縣從形象推廣、特色產品設計與宣傳、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等方面進行規劃設計,突出縣域地方人文特色、重點塑造特色產品、打造安鄉特色和強勢產業,為該縣美麗鄉村建設“把脈開方”,有效助推了安鄉縣的特色產業和經濟發展[1]。同時,學院利用學生開展畢業作品設計的機會,組織師生為安化特產黑茶、益陽鄉村特產皮蛋等地方特色產品創新包裝設計、宣傳設計等,開發APP進行網絡宣傳和銷售等,服務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助力地方經濟建設。
鄉村振興,要把生態宜居和綠色發展結合起來,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大力服務鄉村綠色發展計劃,通過承接鄉村建筑、景觀等規劃設計工程,美化鄉村環境,積極服務鄉村生態文明建設。2017年,學院承接了湖南省益陽市資陽區長春鎮紫薇村建設項目,師生全程參與該村規劃設計與景觀設計,承接村鎮雕塑設計等;組織“紫薇花開”設計比賽,評選出的各類染織、工藝美術作品41件永久陳列在該村“紫薇藝術品展示區”。紫薇村于2017年11月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現在是益陽市有名的觀光旅游、游憩休閑場所,既美化了農民居住環境,又發展了綠色旅游業,助力了該村的綠色生態發展。接下來,學院還將主動承擔“美麗侗鄉”通道縣的侗族文化廣場、侗族村寨、侗族院落建設設計和指導等項目,幫助侗鄉人民建設既美麗舒適又契合發展旅游業的居住環境[2]。
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是鄉村積累的歷史財富,是鄉村發展的特色資源。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一直以來以傳承保護湖湘非遺為己任,構建了“人才培養、文化研究、技藝傳承、創新研發、傳播推廣”五位一體非遺傳承模式,傳承湘繡、陶瓷、侗錦等湖湘優秀傳統文化。學院利用專業和人才優勢,通過組織師生開展田野調研,整理湘繡、侗錦、侗族服飾、侗族建筑技藝等非遺技藝數字化臺賬,立項相關課題實施研究,創新研發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設計作品,利用信息化手段宣傳和推廣等,大力傳承和創新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此外,學院還直接參與鄉村文化工程建設。2017年,學院教師承接了益陽市赫山區現代農業改革發展示范區展示館的設計與承建工作。該館是以現代農業為主題的綜合性展館,集收藏、研究、展示、宣傳教育和科普等功能于一體,集中展示赫山地方歷史文化和現代農業成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加強鄉村人才尤其是匠人建設,突破人才瓶頸對鄉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的制約。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利用教育培訓資源優勢,開展農村非遺傳承人、匠人技藝培訓班,為農村傳統匠人提供培訓服務,提升農村匠人的藝術素養、審美水平、設計理念、融合創新能力等,全面提升農村匠人的綜合素質[3]。學院是國家文化部首批、第二批、第三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參與高校,2016—2017年面向農村匠人等舉辦了8期培訓班,培訓傳承人、匠人376人次。同時,學院還組織開展了服裝設計等技藝培訓,幫助農民掌握一門致富技藝,培養了一批綜合素質較高、致富能力強的鄉村人才。
鄉村振興戰略工程長、任務重、意義大,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國家全面現代化的重要環節。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全社會各方力量的共同參與和努力,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將創新思路、主動擔當,繼續為這一戰略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