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香麗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三農”工作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對我國“三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是鄉村人才的振興。因為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支撐,如果沒有人才的振興,鄉村就振興不起來。有了人才,鄉村的產業發展、文化建設、生態建設、組織建設等才能有序展開,鄉村的各項工作才能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才能實現。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為鄉村振興戰略勾勒出清晰的路線圖,但是再美好的圖景也要有人繪就,再完備的路線也要有人實踐,任何發展都離不開人這個主體,鄉村發展亦是如此。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人才的振興,將人才振興放在了“五個振興”即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的第二位,說明了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積極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大力培養適應新時代、新戰略、新要求的鄉村各類人才成為當前的主要任務。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憑借優質資源集中的優勢和相對較高的收入,吸引了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和素質較高的農村人口進城,造成了農村“空巢化”和農村人才的大量流失,同時也造成了農村生產力的大幅下降。那么,要以什么來承載農村的發展,來推動鄉村振興呢?筆者認為在鄉村振興中需要一支真正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因此要重點抓好以下四類人才隊伍的建設工作。
農村基層黨政人員包括各鎮(街)、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所有干部,這支隊伍與農民最為接近,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中堅力量,如果基層黨政干部隊伍不穩定,或者這支隊伍的作用發揮得不好,鄉村振興就無從談起。但是,由于農村物質文化相對滯后、發展空間相對有限等原因,造成部分干部不愿到農村工作,即使到農村也待不慣、留不住,這種現象導致基層黨政人才隊伍不穩定,影響鄉村政策的持續貫徹執行。
村、社組織是國家政權的基層組織,是落實國家政策的前沿陣地。村、社干部是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具體執行者,是帶領農民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村、社干部由于每天與農民、農業、農產品、土地打交道,他們往往主導著農村的生機和活力,影響著農民的風貌和發展氛圍,他們對農村最為了解,對農村的發展最有發言權,是鄉村振興的骨干力量。
農技推廣人員包括各級農委系統里面的農業專家及工作人員、鎮(街)農業服務中心農技推廣人員以及一些農業企業中的專家、技術人員。農技推廣人員作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載體,是改變農民生產行為的促進者,是農業技術的傳播者,農業技術推廣得越好,農業取得的效益就越明顯,農業科技對農業、農村、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發揮的作用就越大。農技推廣人員對促進當地農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發展當地農村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目前,這支隊伍存在待遇低、工作量大、晉升空間有限和青黃不接的情況,是這支隊伍發揮作用的最大障礙,也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具有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作為主要職業,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居住在農村或集鎮的農業從業人員。新型職業農民是鄉村人才振興的主力軍,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點培養的人才。那么,新型職業農民主要來自哪里呢?主要來源于新型經營主體、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業大戶等。從哪里來呢?一方面來自于到鄉村創業的城市人,就是城里人到農村創業,這一類也是新型職業農民,他們的身份是農民,他們的戶籍是城市人;另一方面是從城市返鄉的農民,返鄉農民就是青年農民,外出打工之后有了一定的經驗和資金,然后回鄉創業。由于新型職業農民真正熱愛農村,對農村充滿感情,真心希望能在農村干出一番事業,因此,干事創業比較積極認真,是鄉村振興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力量。
一是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基層黨政人才和村社干部的培養,完善農村基層黨政人才和村社干部留用機制。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鎮村兩級黨委的作用,帶好人才;另一方面,市委和區委對基層干部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讓基層干部有盼頭、有干頭。例如,目前施行的在村、社干部中招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政策,給村、社干部帶來了希望,但是目前力度仍不夠,應繼續加大力度、擴大范圍,真正讓村、社干部有盼頭、有想頭、有奔頭。
二是解決農技推廣人員不足的問題。一方面,要定向培養,通過與高校聯合、與學生簽訂合同的形式,培養農技專業的大學生;另一方面,從農業能手中選出一部分農業帶頭人,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引領作用。
三是針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或者培育。一方面,分類施策,就是針對不同的類型采用不同的政策。新型職業農民可分為生產性職業農民,如種糧大戶、種養殖能手、農村專業合作社的骨干等;服務型職業農民,包括生產型服務業和生活型服務業,如拖拉機手;經營型職業農民,也是就主要從事買賣農產品的農民,這一部分農民是比較急需的人才,特別是農村電商。另一方面,缺什么補什么。比如,缺技術補技術,缺理念補理念,缺技能補技能,可以在鄉村開展鄉村振興講習所,培訓職業農民。
強化鄉村人才振興,需要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保障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研究制訂“引進來,留得住”鄉村基層人才實施辦法,以發展鄉村、美麗鄉村、富裕鄉村為出發點,引進、回流一批有思想、有眼界,有技術、有能力及有一定資本的城市人或外出務工致富能人回鄉創業;建立專業人才、科技人才參與鄉村振興機制和區、鎮(街)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放開限制人才回流的制度限制,如戶籍制度的限制,增加吸引力,形成比城市更優越的制度安排,保證人才的穩定性。
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必須健全使用激勵機制。近些年,雖然國家在“三農”發展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農業收入顯著提升,鄉村發展活力不斷展現,發展機會也日益增多。但是從整體看,鄉村的收入仍然普遍偏低,農民的生活水平、創業條件、鄉村環境、享受到各種福利待遇等與城鎮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實現鄉村人才的回和留,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如通過實施鄉村人才晉升的激勵機制、提高鄉村人才的待遇、在農民當中評定等級等來吸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