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緋緋
“民宿”的概念最早來源于英國的B&B(Bedand&Breakfast),主要是指提供早餐和住宿的家庭旅館。民宿在我國臺灣發展比較早。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中的空閑房間,或者閑置的房屋資源,屋主結合當地的人文特色、周邊自然環境進行精心裝飾后,由屋主接待游客,并為游客提供家庭式住宿。鄉村民宿具有民俗文化的“原真性”。與酒店相比,民宿沒有高級的服務和奢侈的環境;與“農家樂”相比,民宿的發展形式更為新穎,服務更加完善。民宿作為鄉村旅游創新性載體,正在以凸顯鄉土文化內涵、促進當地景區或地域特色資源發展為目標,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青睞。目前,我國鄉村民宿主要集中在江浙、云南省一帶。鄉村民宿的最大特點是地域特色、文化氛圍和主人情懷。不同于優質的度假酒店,鄉村民宿能使人們體驗到與以往不同的體驗,如當地的文化、風俗習慣等。
鄉村民俗旅游的規劃應立足于地方文化特色,挖掘文化的本質和內涵,為旅游者提供獨特的文化旅游。鄉村民宿設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民宿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的設計融入當地地方文化特色,在設計中保護和傳承地域文化,讓游客進入民宿便能感受到濃郁的地方文化氣息,接受鄉土文化的感染。鄉村民宿運營和特色服務上也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通過宣傳推廣形式的多樣化,傳播優秀地方文化。同時可將民宿作為地方文化交流展示的平臺,吸引更多人的關注,進而不斷擴大地方文化的影響,也有益于鄉村民宿行業的蓬勃發展。
鄉村生態系統是基于自然生態系統,以人的需求為目標的自然和經濟相結合的綜合生態系統。通過對環境資源、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發展民宿經濟,有益于推動鄉村環境保護工作,增強村民的環保意識,改善鄉村環境質量和農村基礎設施,優化農村居民的發展環境,實現村莊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旅游發展規劃,結合扶貧開發、美麗鄉村建設特色城鎮,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充分吸收社會資本,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包括道路改建、水電網絡調配、停車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和消防等。與此同時,民宿的運營需堅持綠色設計、綠色消費、綠色生活、綠色生產等。
民宿主人和當地居民形成良好的鄰里關系,通過經營活動促進地方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實現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圍繞鄉村自然景觀、鄉土人文藝術、傳統農耕器具、農事體驗和特色農產品等,打造集農業生產、農業體驗、農業觀光為一體的產業新格局。結合鄉村地方特色,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提高產品品質,開發衍生各種系列產品;結合餐飲、觀光、體驗等項目,打造中高端精品鄉村旅游線路,形成完整的鄉村旅游業。
就鄉村民宿而言,我國還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而且部門之間沒有明確的責任和義務,交叉管理導致效率低下。另外,我國相關政策體系滯后于鄉村民宿的發展速度,缺乏專門的法律法規對民宿行業實行有效的監督管理。
農民本身不夠富有,沒有足夠的資金來重建住宅。為了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許多家庭住宿服務采取多人合資的形式,而因經營理念和利益共享的差異,往往導致經營管理不善。
由于運營商資金短缺、觀念落后,部分鄉村民宿建在交通不便的地區,相關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滿足不了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另外,很多運營商只局限于關注自身的盈利狀況,不能立足于市場,不能隨著市場變化作出調整,以滿足游客的需求。
美麗鄉村建設在于對自然和人文景觀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民宿也應體現生態性和文化性。通過借鑒各國的經驗,結合旅游規劃、民俗風情和民族風情,通過民宿建筑規劃和獨特的管理突出地方特色。民宿建筑應充分利用當地現有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結合當前的生活習慣進行合理改造。盡量在原生態環境下,利用周邊環境優勢修建民宿,避免生態環境被人為破壞。民宿建筑和裝修風格都應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充分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再結合經營者自身喜好打造獨一無二的民宿。
鄉村民宿要不斷提升服務品質,改善經營理念,樹立品牌形象,提高核心競爭力。充分利用各種媒介進行多渠道營銷,借助互聯網思維,提供民宿線上預定、支付、私人定制等服務;用互聯網技術和營銷手段推廣民宿品牌,以此建立傳播地方特色和文化的平臺,提高品牌推廣效果。同時,民宿主人可以從平臺中獲取相關評價、建議等數據信息,作為更新和提升民宿硬件和軟件的參考。例如,“原舍”民宿品牌,從莫干山初建,逐漸在南京、蘇州、松陽等地建立品牌民宿。將民宿納入標準化、精細化、品牌化管理,立足自身特色,考慮可行性,從而形成獨特民宿品牌。
旅游產業是包括旅游景點、交通住宿、飲食購物等在內的一個龐大系統,鄉村民宿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除了在民宿建筑上體現特色、注重民宿產品自身的獨特性之外,還需完善相應的配套旅游產品,具體包括家庭度假、農舍體驗、民俗購物、小劇場、特色菜和商務洽談等[1]。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加大鄉村旅游農林牧漁業等多種產業的整合力度,形成以旅游業為基礎,生產一體化的新型生態文化旅游產業。比如,民宿可提供本地導覽和土特產購買服務,提供接機等短途接送服務。
民宿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和管理。首先,民宿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和管理。2017年,國家旅游局出臺了第一部關于民宿旅游行業標準《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對非標準住宿行業進行了標準化。其次,以民宿運營者為主要成員建立一個行業組織,以促進成員之間的交流,同時在提高行業整體素質、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協助政府管理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從而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最后,鄉村民宿規范的制定,要區別于傳統酒店行業,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界定行業的基本性質和服務類別;二是界定民宿的準入條件,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從消防安全、公共安全、衛生安全、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和法規規范管理等方面規范行業的發展;三是制訂民宿登記程序,明確提交申請、審核、申請認證要求;四是明確管理職責和崗位要求,明確管理權限,實施監管部門。
美麗鄉村建設是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民宿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方特色文化傳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載體。吸引游客的鄉村民宿應是與自然環境共生、具有地域文化特點、能提供舒適和休閑的旅游體驗的,讓游客在體驗自然風光的同時享受舒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