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白璐
河南省漯河市楊樹、柳樹種植數量很多,4—6月常常會產生大量飛絮,其所產生的負面作用也越來越明顯。每年4月初,首先開始飛絮的是三倍體毛白楊,然后是柳樹,最后是歐美楊,斷斷續續有2個月之久,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諸多不便。飛絮對人們的健康也不利,常常會引起過敏反應,所以每年春季楊柳飛絮時期都會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另外,目前這些楊樹、柳樹多處于壯年期,楊柳飛絮對漯河市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生物污染,對漯河市宜居城市建設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已成為漯河市城市綠化面臨的一大難題,人們對治理楊柳飛絮的呼聲越來越高。而且楊柳飛絮極易燃,火災隱患嚴重。
楊柳樹為雌雄異株,飛絮實際是雌性楊柳樹種子。漯河市區現有的楊柳樹主要集中種植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城市綠化尚處于起步階段,經費投入有限,而可選擇的樹種又相對較少。楊樹和柳樹憑借著適合漯河市的土壤和氣候、易于繁殖成活且生長速度快、養護成本較低等先天優勢,成為漯河市綠化的主力樹種[1]。而且楊樹、柳樹具有釋氧固碳、降溫增濕、減菌殺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質等顯著的生態功能,前些年在全國范圍內特別是長江以北區域得到大面積種植,所以出現了較大范圍的“飛絮”現象,目前國內還沒有特別有效的解決辦法。
近年來,漯河市城鎮地區不再種植楊、柳樹雌株。楊柳樹雌株總量逐年下降,但是楊柳樹雌株的現存總量仍然非常大。經普查,目前漯河市城市建成區內現有楊樹約23 670棵,其中雄株約2 300棵,雌株約21 370棵;柳樹9 664棵,而且這些楊柳樹都已進入成熟期,飛絮量較大。為了治理楊柳飛絮,采取了很多措施來實現標本兼治。“治標”措施包括修剪樹冠、化學抑花等方式,“治本”則包括源頭控制、逐步更換、疏伐過密林地等方式[2]。
2017—2018年,漯河市對建成區楊柳樹進行精確調查、定位和登記工作,在全市范圍內采取更新樹種、合理疏伐、高接換頭、注射藥物和修剪等方式綜合治理楊柳樹飄絮問題。此外,從飛絮期開始,采用高壓噴水的方式減少飛絮發生,同時及時清理飄落飛絮,避免二次飛絮。另外,增加城市綠地也能提高對楊柳絮的吸附滯留能力。2017年,漯河市擴大了城市綠地,已完成建設城市休閑游園、公園等100個。
每到春夏交替的時節,楊柳飛絮便隨風漫天飛舞。一是嚴重污染環境。飛絮中帶有大量細菌,不可避免地被人類所接觸。二是對人體產生過敏影響。大多數人在楊柳絮飛舞的季節會出現打噴嚏、喉嚨癢、眼睛酸脹等癥狀[3]。三是造成農作物減產。楊柳飛絮會覆蓋在小麥上,影響小麥授粉。四是對交通影響較大。楊柳飛絮不僅使行人睜不開眼,視線受阻,而且該季節不少司機喜歡開車窗,有時也會影響司機的視線,容易引發交通事故。飛絮還容易進入汽車的散熱孔,影響散熱,造成元件過快老化。
2015—2017年,漯河市實施了楊柳飛絮治理工程,引進了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所的抑花一號和國光牌赤霉酸,采用注射方式注入樹干內,通過導管藥液隨樹木水分蒸騰作用擴散到樹冠各個部分,抑制楊柳樹花芽形成,使其不產生花序,從而達到控制楊柳飛絮的目的[4]。通過對市區內種植的楊樹、柳樹等防治試驗與應用效果的評估,結果表明抑花一號和國光牌赤霉酸在柳樹、法桐、歐美楊上防治效果較差,在三倍體毛白楊上防治效果較好,防效在80%以上。該方法雖然操作簡單、無污染、無藥害,防治飛絮效果不錯,但存在費工、費時、成本高,推廣運用財政負擔難以承受等諸多問題。
另外,采用了樹冠噴灑楊柳絮抑制劑+洗潔精的方法,防治效果顯著。經過調查評估,楊柳絮抑制劑在柳樹上的噴霧防治效果在95%以上,其原理是利用楊柳絮抑制劑的黏著效果,使其不能飄絮,從而達到防治柳絮的目的。該方法防治成本低、效果快,噴后即達到防治效果,每株成本價3元左右。2015年防治了饅頭柳3 000多株,防治效果經實地調查評估,在95%以上。
為切實解決好楊柳飛絮問題,建議繼續做好以下4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采取技術措施進行防治。在繼續使用抑花一號、赤霉酸等藥劑的基礎上,學習應用國內外的先進防治技術措施,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防控楊柳飛絮的目的。二是更換改造樹種。對產生飛絮的雌株楊柳樹有計劃、分步驟地伐移,更換樹種,杜絕飛絮產生[5]。三是新建、改造園林綠化工程不再使用飛絮樹種。從規劃設計入手,今后新建或改造園林綠化工程項目中,不再使用可能產生飛絮的綠化樹種。四是選用不飄絮的楊柳雄株。2015年春季,漯河市已引進繁殖了上百畝的楊樹雄株,以后逐年推廣,用于代替現有楊樹。因為楊柳飛絮是植物繁殖的自然現象,只有雌株的楊柳樹才會飛絮,而雄株不存在飛絮現象。今后大型工程項目如國家儲備林采取選用雄株、對雌株集中的地方進行伐除和改造等措施,逐步達到楊柳飄絮治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