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鳳新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以及衛生部發布的《加強動物衛生監督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均強調了動物衛生監督所所具備的動物以及動物相關產品的檢疫防疫工作職能。尤其是在衛生部所發布的《意見》當中更是進一步強調了鄉鎮級政府有必要設立相應的動物衛生監督所。同時,在編制上明確衛生監督所屬于縣級政府相關衛生監督部門的派出機構并履行相應的職責。需要認識到,在現階段我國畜牧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開展動物防疫檢疫能有效避免大規模動物疫情的暴發,進而保證我國畜牧業高質量增長、保證我國居民食品安全。通過職能轉變的推進將有助于進一步促進衛生監督工作的定位、穩定工作隊伍的穩定、推動創新工作的開展。因此,有必要對衛生監督所職能轉變以及隊伍建設工作進行討論,進而為相關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鄉鎮動物衛生監督所肩負著宣傳貫徹防疫檢疫相關法律法規的職能和工作任務。目前,衛生監督所的宣傳對象基本可以分為內部宣傳對象和外部宣傳對象。其中,內部宣傳對象是指監督所內部的工作人員、鄉鎮黨委、政府的工作人員,而外部宣傳則主要面向養殖企業、養殖戶、動物販運人員、農貿市場相應的管理人員以及人民群眾。在開展宣傳時要建立在一定的學習基礎上,以切實保證宣傳工作達到預期的目標。不僅如此,在宣傳過程中還需要針對養殖戶、養殖企業以及運輸和儲存環節開展業務技術方面的宣傳和培訓,進而切實保證食品安全。
鄉鎮動物衛生監督所的第2個重要職能為針對轄區內的動物以及動物制品開展相應的監督檢疫、防疫工作。其中包括對出欄的動物進行檢疫、防疫,依法對各類屠宰場和屠宰點定期開展檢疫工作,處理各類檢疫過程中發現的不符合各項規定的動物及動物制品。需要注意到,在轄區內開展各類工作均需要依據法律法規。但是,一般鄉鎮級的動物衛生監督所自身并不具備獨立辦案的資質,這就需要鄉鎮衛生監督所在縣區一級衛生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開展工作。鄉鎮級的衛生監督所主要負責違法信息的收集、提供、初步認定以及防止違法行為進一步出現擴大現象等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對發展衛生監督機構收取相應的費用進行了明確。這就要求鄉鎮級動物衛生監督所根據我國相關規定面向養殖企業、養殖戶、動物販運人員及農貿市場等進行相應的動物防疫收費。
在鄉鎮級的動物衛生監督所開展職能轉變工作,將有助于進一步深化國家層面的動物衛生防疫檢疫體制的改革工作。現階段,基層的動物衛生監督所所具備的職能已經不再單純地局限于春秋兩季的集中免疫注射和防疫費用的收取,而是需要根據要求開展轄區內畜禽的飼養情況統計以及有組織地開展畜禽的免疫和免疫檔案的建立工作;依法開展動物疫病的檢測并發布相應的報告;依法面向養殖企業、養殖戶開展畜牧、飼料的管理等公益性技術推廣等工作。上述內容對于基層的動物衛生監督所而言,在職能上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改變,但放眼我國整體動物衛生防疫檢疫體制改革,基層衛生監督所職能的轉變和增加將有助于促進執法檢查關口的前移以及監管權的下放,進而提高相應的工作效率、保證體制改革順利完成。另外,開展基層動物衛生監督所職能轉變也是現代畜牧業的必然要求。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是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推進而開展的[1]。在這一大背景下,部分地區涌現出了“農戶+協會+公司”的新型畜牧業產銷模式,這對基層的衛生動物檢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著鄉鎮動物衛生監督所轉變自身職能。
推進鄉鎮動物衛生監督所職能轉變工作的實施首先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對于縣鄉政府、各基層動物衛生監督所,需要認識到轉變自身職能不僅僅是為了保證新時代相關衛生監督執法工作順利推進實施的需求,更是保證現代畜牧業平穩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需求。這就要求縣、鄉政府和各基層的動物衛生監督所對轉變職能、促進發展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同時,統一思想和提高認識不僅僅是對各公務人員的要求,也是對各養殖企業、個人、運輸單位的要求。這就要求鄉鎮動物衛生監督所積極面向上述群體開展行業宣傳工作,通過樹立較為良好的形象以提高上述群體對衛生監督所職能轉變成功的信心,并最終使思想統一到進一步確保基層動物檢疫防疫工作穩步推進的工作上來[2]。
開展鄉鎮動物衛生監督所職能轉變還需要從加強培訓、提高素質水平這一角度入手。隨著職能轉變的推進,鄉鎮級動物衛生監督所在檢疫防疫工作中將具有一定的行政執法能力,而執法隊伍自身素質水平的高低將極大地影響執法效果和執法開展情況。因此,有必要通過加強培訓學習力度以進一步提升隊伍整體素質。不僅如此,還可以采取以賽促訓的方式,通過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比武的形式以激發工作人員學習和提升自身能力的積極性。鄉鎮級的動物衛生監督所雖然規模較小,但職能卻較為復雜,不僅要承擔相應的監督和執法工作,更需要開展技術服務和培訓工作[3]。這就要求每個基層的動物衛生監督所至少要有一名素質過硬、能力較強的隊伍帶頭人。縣級主管部門可以通過抓帶頭人的方式,以提升動物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整體水平的提升。通過帶頭人的明確,進而建立相關目標責任制度和競爭機制。通過目標責任制為帶頭人樹立一個發展目標,通過競爭機制保證帶頭人能實現“能者上、庸者下”。尤其是通過競爭機制使帶頭人主動在自身所在鄉鎮的動物衛生監督所中開展業務培訓,進而達到提升學習積極性的效果。
推進職能轉變還需要在自身執法形象上下功夫,這就要求鄉鎮動物衛生監督所切實加強行風建設。我國的動物防疫執法機構,尤其是鄉鎮一級機構由于組建和開展執法工作的時間較短,致使部分工作人員存在法律意識較為淡薄、執法規范性不嚴的問題。因此,需要通過進一步加強行風建設,開展法律法規學習以及黨風廉政學習的方式以提高工作人員執法的自覺性。同時,還可以通過建立群眾舉報制度,并將相關工作人員的有關信息進行公開,倒逼工作人員提升自身執法水平和形象。另外,還可以將執法隊伍中各工作人員的行風建設情況納入年終的考核當中,對能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工作人員予以獎勵,對存在吃拿卡要以及態度惡劣的工作人員予以嚴懲,進而樹立執法隊伍的良好形象[4]。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基層動物衛生監督所需要按照市場經濟法則進行相應的職能轉變和隊伍建設工作。這就要求職能轉變和隊伍建設不再單純的以自我為中心,而是要以市場為中心,以促進養殖企業和個人增加生產規模、保證生產安全和食品安全為主要出發點,通過建立現代的、規范的養殖基地,進而促進動物養殖的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切實保證養殖安全和食品安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