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魏萌 李陽
兩會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王俠:
在服務鄉村振興中深化綜合改革
黨的十九大之后,供銷合作總社在全系統組織開展了“鄉村振興,供銷社怎么做”大討論,各地供銷合作社結合各自實際情況,探索鄉村振興的有效辦法。一是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把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各項工作與當地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規劃銜接起來,統籌謀劃、整體部署、協調推進,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二是要把握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注重發揮供銷合作社的獨特優勢,找準工作的切入點、結合點、著力點,努力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共同富裕、質量興農、鄉村綠色發展、鄉村文化興盛、鄉村善治和精準脫貧中發揮作用;三是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分類施策,發揮典型引路作用,積極推動鄉村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 劉木華:
建議實施科技特派團鄉村振興工程
鄉村振興的實施涉及到的技術、行業、學科非常多,要推進鄉村振興,真正落實中央的部署,達到中央的目標,必須要有相應的技術力量、人才隊伍來支撐,建議實施科技特派團鄉村振興工程:要從國家、地方等各個層面設立科技特派團鄉村振興工程工作小組,制定科技特派團成員選派、工作、經費支持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強入選科技特派團成員的培訓,指定政府機構引導其入村進行調研工作。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民革寧夏區委會主委張守志:
推進綠色發展打造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區
打造西北地區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發展示范區,是寧夏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對于寧夏打贏脫貧攻堅戰,建立穩定可持續脫貧致富機制將起到根本性的保障作用;對于強化耕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寧夏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承擔維護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的歷史使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朱晶:
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法治支撐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及農村產業的發展,都需要法律作為穩定前進的支撐。從生態宜居角度來看,需要法律為生態環境保駕護航;從基層自治角度而言,需要法律予以規范,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重要指標是“治理有效”,“治理有效”不僅需要德治更需要法治。需要村民從思想意識上轉變觀念,去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律解決問題,打造契約型的現代化農村社會。要充分挖掘本土人才,做好培訓工作;為有效吸引外來人才,必須建立配套的機制體制,讓外來人才留得安心、舒心。希望在法治的護航下,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行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行業聲音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易宣剛:
以“綠色、科技、服務”理念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我們通過現有六大產業板塊的升級,承接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需求。在化肥及現代農業板塊,我們提出“綠色科技服務現代農業”的理念,“綠色”是指工廠、礦山、產品等各個環節均達到安全環保的標準;“科技”是通過提升技術,實現產品由基礎肥向滿足作物需求的專用、特種等高端肥料的過渡;“服務”是指農化服務平臺的建設,通過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打造科技小院,為農民提供培訓、農業服務咨詢。
總體來說,為了主動承接鄉村振興戰略,我們主要從兩大產業鏈發力:一是優化農資產業鏈,向農戶提供化肥、種植、金融等農業全程解決方案;二是聚焦服務,重點打造特色農產品產業鏈,逐步打通糧食及特色農產品收儲、流通、加工、消費等各個環節,完成云天化股份向“制造+服務”型企業的轉變。
金正大集團副總裁、華東營銷總部總經理楊富裕: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內在需要
海利爾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葛堯倫:
鄉村振興需完善農業技術人才引進機制
當前,農業進入高速發展期,“互聯網+”、大農場、專業服務平臺等新模式不斷涌現,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但不論農業模式如何轉變,歸根結底還是需要與作物打交道,從本質上解決作物問題,而農技人員匱乏仍然是制約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主要問題。因此,應設立更加完善的農業技術人才留用機制,將農技類人才補貼、獎勵向企業開放,鼓勵企業農技推廣人才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形成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的農業技術性轉型新模式。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今年兩會期間,如何有效推進鄉村振興,不僅成為兩會代表熱議的話題,也成為農資行業關注的焦點。近日,《中國農資》記者就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與農資行業發展的關系問題,對部分兩會代表委員及農資生產、流通領域的企業代表進行了采訪。受訪者分別從農業、農村、農資、環保、服務、科技、人才、法治等角度為實現鄉村振興建言獻策,百家爭鳴之余也展現出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領域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
浙農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汪路平:
新型農服平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浙農正在奮力打造五個新型為農服務平臺:
以農資業務為主題,做大做強農資商品傳統主業,培育種子種苗、無人機飛防、土壤修復等新型業務,構建農業投入品經營服務平臺。
為使特殊兒童得到更好的康復和治療,享受高標準的文化教育,使其達到生活自理,甚至成為身心健康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為此,莊園結合自身實際與前期經驗,共同組建了由特殊教育、康復、保育、心理、社工等多專業人員組成的專業團隊,共同努力,為身心障礙兒童服務。2012年6月,在莊園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重慶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家張文京教授的指導下,教、康、保三位一體整合服務模式正式全面啟動。
立足構建完善的聯結農產品產地到消費終端的市場網絡,投資建設農批市場、組建農產品配送公司等,以批發配送業態為雙軸構建農產品流通服務平臺。
結合供應鏈金融體系發起設立涉農主題基金,圍繞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需求成立小額貸款公司、開發智慧農資服務平臺等,以涉農產業投融資為主線構建農業金融服務平臺。
不斷擴大莊稼醫院建設、發展農資倉儲配送,并積極開發農旅融合體驗等業態的農合聯綜合體項目,以農合聯綜合體為支點構建農村綜合服務平臺。
利用占地70畝的浙農科創園,推進創業創新和產業轉型,大力吸引包括現代農業在內的新型企業入駐,構建創新企業孵化服務平臺。
湖北省農業生產資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勇:
構建現代農業綜合服務體系爭做鄉村振興排頭兵
鄉村振興戰略,是在深刻認識城鄉關系、變化趨勢和城鄉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重大戰略。作為湖北省供銷合作總社為農服務的骨干企業,湖北農資控股集團將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積極主動的融入鄉村振興戰略中。
擔當省供銷社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排頭兵。切實擔負起振興鄉村的使命,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綜合服務體系,為湖北省農業發展、農產品質量提升、農村生態環境改善發揮示范引導的作用。
勇于做湖北省農資行業轉型升級的領頭雁。依托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構建現代農資流通網絡,推進智慧農資建設,積極參與農業綠色發展行動,實現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
努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民、愛農村的人才隊伍。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和激勵機制,結合經營鏈條延伸、服務功能拓展,鼓勵廣大青年職工深入基層、深入農村,到第一線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