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振興道路,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農村仍是發展最不平衡最不充分的地區,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難啃的“硬骨頭”,要把科技創新融入農業發展,以創新為活力,以科技為出路。
激發主體創新活力。持續創新才能帶來持續發展的動力。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基礎設施平臺,積極整合各類信息資源,以農業信息資源為科技創新的推進鋪路。積極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通過制度體系建設形成農業科技工作合力,使其真正地落地生根。調動各方的支持,引導和鼓勵企業、民間組織等積極投入到農業科技創新中,吸引企業、金融機構、風險投資等與科研院校緊密合作,聯合開展科技創新研究和活動,激發農業科技創新的主動性,提高創新主體的積極性。
加強科技成果轉化。要確保農業科技成果供給從源頭上更加符合實際需求,使農業科技研究與生產實際聯系起來,使農業科技成果更加匹配農業生產實踐,提高農業科技研發活動的針對性。另外,創新農業科技成果服務模式,搭建高效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對農業科技資源予以有效整合,讓農業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將技術服務和預期效益傳達給農民,讓農機新技術、新裝備在現代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培育科技創新尖兵。一切愿景都需靠“人”來實現,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重視創新人才培養,優化農業科技創新環境,以政府為主導,加大對農業創新隊伍的建設力度,支持各類人才到農村創新創業。實行積極有效的人才政策,讓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在農業中留得住,使其無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科研創新工作中去,把創新尖兵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為農業科技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以尖兵之力,打農業科技創新之仗。
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科技創新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源動力,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發展,必須依靠農業科技創新引領。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時期,走科技興農之路,依靠科技促高產、提品質,提升鄉村振興的質量效益和科技含量,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智取鄉村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