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汪洋
3月11日,由中國化工報社《農資導報》主辦、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我的好葡萄”品牌中心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葡萄健康管理高峰論壇在河北石家莊召開。會議邀請了來自葡萄栽培、施藥用肥、市場銷售等方面的多位業內實戰專家及種植達人現場傳授葡萄種植經驗、講解種植技術難題、分析市場供求形勢,積極為種植戶如何種出好葡萄建言獻策。
“600余處全國范圍試驗示范、300余場室內技術培訓、100余場室外觀摩培訓、30余家體驗中心……”一組數據見證著諾普信“我的好葡萄”助農豐收項目4年來走過的點點滴滴。據深圳諾普信“我的好葡萄”品牌中心負責人劉建強介紹,“我的好葡萄”項目匯聚了大批葡萄專家和種植達人,致力打造專業、全面、權威的葡萄服務品牌,成為每一位農戶身邊的葡萄種植幫手,幫助他們實現提質增收。
據專家介紹,近年來,促早栽培、延遲栽培、一年兩收、休閑觀光等多樣化栽培模式使得國內葡萄產業發展迅猛。但由于季節性和集中上市的特點突出,葡萄產業更容易出現季節性供過于求的現象,廣大種植戶在渴望學到實用技術知識的同時也希望及時了解當前市場動向及未來幾年市場走勢。中國化工報社副社長張健秋表示:“此次高峰論壇主題設定為‘助力葡萄產業升級、解決葡萄種植難題’,希望通過普及現代農業技術知識幫助農戶提高種植水平,帶動整個產業向優質高效發展。”
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曹陽表示:“作為中國農藥制劑龍頭企業,深圳諾普信始終秉持‘讓農業不再落后,讓農民無比幸福’的理念,公司緊跟國家三農發展戰略,依托20多年積累的技術優勢、產品資源及區域服務能力,在葡萄、水稻、柑橘、香蕉等作物上做出了諸多探索。諾普信“我的好葡萄”項目從2014年運營以來,致力于解決農戶在葡萄種植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希望幫助廣大葡萄種植戶走上提質增收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鮮食葡萄具有不耐存儲、保質期短、供應期相對集中的特點,市場周期波動特征明顯,小規模經營和市場信息不對稱導致供求不平衡、市場波動大、跟風種植,小農戶難以應對市場行情變化。”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穆維松認為,當前國內葡萄種植面積都在增長,一定會出現階段性過剩的情況,需求總量增長空間有限,但優質優價的中高端葡萄需求量肯定會持續增長,葡萄種植戶需要注意控制產量、提升品質、提高收益。
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會長劉俊表示:“第一,發展陽光玫瑰、金手指、紅巴拉多等好的葡萄品種;第二,改變密植高產的傳統種植觀念,采用大冠稀植、限根栽培、避雨栽培等設施栽培新模式;第三,推廣節本省力技術,實施配方施肥、有機肥改秋施為春施,改溝施為鋪施、無機肥與水肥一體化施入等技術,以及微灌、行間生草等省力施肥、灌溉新技術,促進葡萄品質提升和效益提高。”
“目前,很多葡萄種植戶都是憑經驗施肥,科學性不足,過量施用化肥普遍存在。”中國農科院國家測土施肥中心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楊俐蘋表示:“氮和鉀是葡萄生產中需求量較多的兩種元素,葡萄萌芽后、坐果后、收獲后是重要的施肥時間。很多葡萄園存在氮肥施用過量問題,萌芽后只有葡萄園長勢弱或者在收獲后無法灌溉的地塊需要施肥,如果氮肥過多、樹勢過旺可能導致坐果差和產量低;果實變軟后或收獲期間不需要過量施肥。同時要注意及時補鉀,否則一旦缺鉀葡萄易患灰霉病。”楊俐蘋還提到,保守估計水肥一體化灌溉施肥條件下氮肥利用率為60%,磷肥利用率為40%,鉀肥利用率為70%,則目標每畝產量2000kg的葡萄園全年需要施氮大約12kg、磷8kg、鉀17kg,鈣、鎂的施用量至少為16kg和2kg才能滿足需求,同時根據土壤養分狀況補充相應的微量元素。另外,可以通過生草栽培、施用有機肥、接種菌根菌來促進葡萄園土壤健康。
要種出好葡萄離不開先進的植保施藥技術。中國農科院植保所袁會珠研究員介紹:“對于葡萄園來講,果園風送式噴霧機是一種適用于較大面積果園施藥的大型機具。它不像一般噴霧機僅靠液泵的壓力使藥液霧化,而是依靠風機產生強大的氣流將霧滴吹送至果樹的各個部位。風機的高速氣流有助于霧滴穿透稠密的果樹枝葉,并促使葉片翻動,提高藥液附著率且不會損傷果樹的枝條或損壞果實。它具有噴霧質量好、用藥省、用水少、生產率高等優點。”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許文平介紹了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術,這種新型栽培模式有對壟、溝槽、箱筐、控根器4種類型,可以更便利地改善土壤環境、控制肥水,避免肥效延遲和養分流失,實現肥水供給的自動化和精確定量化,還有利于節約土地資源,進行復合經營,做成花園式的果園,發展觀光農業,提高種植收益。此外,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副研究員孫海生介紹了在實踐中總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葡萄上的應用經驗。